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黄简先生关于“绞锋”的概念与邱振先生关于“绞转”的概念是一回事么?二者有冲突?
中锋,书法,也是你认黄简先生关于“绞锋”的概念与邱振先生关于“绞转”的概念是一回事么?二者有冲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认黄简先生关于“绞锋”的概念与邱振先生关于“绞转”的概念是一回事么?二者有冲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问主题是谁和谁的绞锋与绞转问题的……冲突?对于这两位陌生人不清楚,即然是有冲突,也就不掺和了!接下来我只根据个人的体会,谈谈这个书法用笔中关于“绞”的感悟。也许这才是大部分书法爱好者更关心的。
“绞锋”与“绞转”是书法中常见的技巧术语。
对于用笔的技巧观点:(许多书法写的好人对用笔是深有体悟的。控制笔如同骑自行车的道理一样,也是力度掌控与平衡的一种体现。一但体会开悟后,就能得心应手。并不用特别去区别或思考其中有什么不同。)只是初学者用笔少,对笔性比较陌生,可能短时间理解不了。书法的用笔在古代的笔论中讲了很多,由于各种历史因素总让人觉的玄之又玄。而且诸家说法纷云,现代理论书也常常是引用串编,容易使人如雾里看花一般。以下是正文,按序分析。谨以此图文与缘者分享心得!
首先谈谈什么是“绞”
从字面意思理解,(“绞”是笔毫纠缠)。
行笔过程中,笔在纸上的轨迹发生变化,侧锋偏锋逆锋多方向用笔等因素越多,笔毫就会绞在一起。导致形成笔毫相绞和散缠,变成乱乱的一撮毫。其实笔只要发生方向变化就一直有“绞”的存在,是行笔过程中会大量产生的正常现相。只是人为的在控制保持中锋,不让笔毫绞在一起。掌控运用的好是书法水平成熟的表现,掌控的不好一般也是初学者的毛病所在。
笔毫绞与顺的关系
在书法中(笔毫“绞”行)与(笔毫“顺”行)是相对立而言的,但又互通并存一放一收。笔写多了笔毫不顺,也自然要舔舔笔,将笔毫捋顺。“顺”更是在书写中需要人为注意控制的,进一步在运笔中也就是书法中常提到的“中锋用笔”!
为了使笔毫不绞乱,为保持笔的“顺行”,古人非常注重“中锋”运笔,讲究万毫“聚力”:(笔毫根根顺行,笔尖正中,笔头铺开,每根笔毫都在发挥一种顺的弹力,能体现出内敛稳健凝重外柔内刚的骨法气质。)
许多笔画(折转和所有藏锋)为了保持中锋,都是要调锋“蓄力”顺毫提按的。初学者常控制不住笔毫,转折时一不小心就造成(偏、侧、散、乱)。所以“中锋用笔”是针对毛笔把控度的锻炼,也是书法的入门第一关。
古人非常强调中锋控笔,是重要也是必要的。有些人根本就没意识到(随时调整为中锋行笔重要性),直接练字形,更有人是强作字形,形成看起来向那么回事花架子俗称“江湖体”。这样是使终不得笔法之奥妙。
书法用笔初学是避绞求顺
下面通过图片举例,看看书画大家们是如何处理这个保持中锋和避开产生绞锋的问题,以方便后面并进一步说“绞锋”与“绞转”。☝魏碑。使用翻笔居多,翻来覆去的顺锋直切可以避开绞锋。☝颜真卿。颜体中一般使用提笔,或按笔铺毫,利用笔锋铺开的力调为中锋,解决绞的问题,这是颜体粗重的风格形成其中一个因素。
以上说的内容可能大家会觉的是一直在说中锋用笔,与“绞”无关。下面正式切入绞锋与绞转的问题。
书法进阶与高度是笔力综合的变化
笔求中锋不只是“顺”这么简单的!许多临习多年的爱好者,字写的干净端正,形与帖似。但总会觉自己的字太嫩或太呆板。这是缺乏“绞”的因素,其实顺与绞在中锋也是互存的,对笔控制的好,那么“绞”不会添乱反而在进阶中是一种追求!
完成笔画的过程,其实都是在笔毫的“顺”与“绞”中多种力的交换互助的“聚力”,如一阴一阳两极的推动下各力因素协调。
笔在转折行进中产生的绞力。调顺笔锋的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式(捻管、圆转、顿折等)出现的一种扭力。
手上稳定性的定力和提按力等。
这样的一笔,出现多变却又和协统一的内涵美!这就是常说的用笔(笔力丰富变化)(笔下功夫)(笔性)(线条质感)等。是有别于(外在的字形、结构、章法)的一种内修。
这种综合力道,在笔画中体现的特别质感古人用了许多词形容:(如曲铁、铁钩银画、折股钗、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万岁枯木等)。
绞锋与绞转
理解了“绞"与“顺”中综合力道的变化,“绞锋”与“绞转”不难理解。
"绞锋”是名词。(与中锋、侧锋、散锋、回锋,散锋一样!)是用笔毫运笔中的一种形态。是利用转笔中笔毫相绞,从而增加笔画多变的力度。“绞转”是动词。目地是促使笔画多变,改变行笔的调锋蓄力方法。(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毫转、捻管、腕转、臂转等,或综合各方法去造成绞锋。)以下例举大家图片齐白石的虾和米芾多景楼诗帖给大家看看什么是(绞转的绞锋)形成的线条质感。而这种用笔是包含在中锋用笔中的。☝齐老的虾须不是顺笔中锋一力到底,而是运用绞转,中锋含绞锋。大家可以欣赏感受一下。☝米芾曾说天下善书者皆一笔而自称八面出锋!这多景搂诗帖可以看出他也是绞转高手,利用绞力调整笔毫化为中锋,而中锋中也常带细微绞转,在这图中能感受到(万岁枯木)这词的形象比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简的视频略微看了一下,看似高深,一动手啥都不是,根本不知笔法。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邱振中的理论值得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认为黄简的“绞锋”的概念与邱振中的“绞转”一回事吗?二者冲突?
属于不同概念相同的意思,都是用笔之法,在书写过程以运笔而使笔锋转动,与“转锋”略同,但多少也有点区别,比较绞锋之动作要疾速,邱振中的绞转实际就是圆笔用绞的书写方式。称作“绞转”。
所谓绞就是笔锋挫意之感,运笔有时候为了一种遒力或涩劲,而实用的用笔方法,一般笔画具有圆笔之际方有的逆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