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中,赵军为何冲不破白起的包围圈呢?
秦国,廉颇,之战长平之战中,赵军为何冲不破白起的包围圈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中,秦国可谓该用的手段都用尽了,在长达三年的处心积虑里,才诱使赵军主力轻谋冒进,陷入白起的重重包围中。
上党战役期间,秦军的统帅为王乞(左傍齿)。赵军统帅是廉颇。双方激战。赵军防守得当,秦人寸步不进。范睢一边欺骗赵王使者郑朱,准备秦赵构和言欢,一边反间赵王与统帅廉颇的关系。致使赵王甪赵括替下廉将军。秦王确信之后,起用休整完毕的白起,并不准泄漏白起为秦军统帅的消息。
赵括上台后,一改老将厉兵拒守的战法,改为主动进攻。这正好落入白起设的圈套。赵军几十万人马铺地而来,秦军触敌即走,遣下许多物资马匹。这激励了赵括的信心。他就不顾一功地进攻敌人大营。秦兵看到赵军完全落入秦军的包围圈后。白起分两队骑兵二万五千人从后迂回,截断赵军主力部队与后勤保障的联系。又派一只五千人的骑兵冲阵,把赵军分割开来并包围。
秦昭王听说白起死死包围了赵军,亲自到河内郡督促粮草供给。并下令秦人上前线的都升爵一级,十五岁以上男子上前线送粮。
赵军在白起铁桶样的包围中崩溃。赵括组织冲锋,均被乱箭射回。最后一次,赵括被乱哥射死。赵军被迫投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每一次的转变对整个战势都至关重要,如何保持自身优势而使对方陷入不利,这考验着双方决策层,长平之战将各方面展示的淋漓尽致。
伐谋方面。廉颇率军初期与秦军交战,几战不胜,一员副将和四员都尉阵亡。于是,廉颇及时调整战术,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此时,秦军攻城,久攻不下,伤亡惨重。由此来看,赵军改变策略后,具有一定的效果,占有一定的优势。秦国应侯范睢使用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暗中散布说:“秦国所怕的,是赵国马服侯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很快就要投降了。”赵王本来对廉颇拒不出战感到不满,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决意任用赵括。秦王听说后,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下令军中:“谁敢泄露消息,格杀勿论。”反间计的成功,使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经验丰富的廉颇成为将军,而秦国调遣了实力更强的白起,无疑赵军和秦军的战略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秦国在谋略上技高一筹。
外交方面。战争初期,廉颇迎战秦军不胜,赵王不听虞卿建议向楚、魏救援,而是派郑朱到秦国求和。秦国大肆宣扬郑朱来使,使各国看到赵国派人求和,断绝了各国援助的念头,达到孤立赵国的目的。从外交来看,赵国已经使自己陷入不利的舆论局面。可以说秦国在外交上占据先机。
伐兵方面。初战的失利,廉颇已经明白秦强赵弱,于是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迫使秦军攻城,使秦军处于不利局面。赵括到了赵军中,全部推翻原来坚守营垒不出战的规定,调整军官,下令出击,这不就是自毁长城,羊入虎口吗?秦军求之不得。白起面对赵军出击,佯装败退,暗中派出两支奇兵,一支切断赵军与后方军营联系的通道,将赵军一分为二,一支切断赵军粮道,断绝赵军粮草供给,使其陷入绝境,驱使赵军不得不向前冲,去攻击秦军营垒,以求尽快解决战斗,此时赵军已经完全陷入被动局面。
攻城方面。赵军本来就比秦军弱,攻城战都是易守难攻,况且赵军退路已断,后无援军,军心势必动摇;粮草不足,互相争夺残杀,人心惶惶。面对坚守的秦军,被迫强攻,怎能取胜呢?赵括穷急,派四支队伍,轮番进攻,到第五次,仍无法突围,此时。赵军精神已经崩溃。赵括无奈亲率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军射杀,就此赵军全线溃败,投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需要专业的军事知识才能回答你!
在这里回答只能从战略上和后勤准备上,和最高决策决心上回答你!
赵国的所作所为失去道德上的意义!虽然最后是受害者,但也不值得同情!
从军事战略上,赵国一只处于防守状态!她最后的进攻和赵括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改变现状,并不利于自己的现状!
从后勤上来说,一个是农业国依靠耕战为主业,一个是商业国,他们的忍耐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来说对前线的支持也是不同的!
在这次战争的整过程中,两国的最高统治者之间的较量,孰优孰略一看而知!一个十分老成,一个一直在犯错误!
最后说为什么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没能冲破包围?
一方面赵国轻敌冒进,陷入重围。大量辎重落于后方。从军事角度上,看一个军队没有辎重的话,在实际对抗过程中,往往处于下风!
另一方面赵国是被动陷入包围中。部队不能够展开,很容易是自己人冲撞这些人,失去重种装备,士气低落。
失去组织,失去装备,失去士气的军队,就和老百姓一样,面对武装的敌人,就是带宰羔羊!
谢谢收看,欢迎点赞,批评采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专家称房价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否则老百姓承受不了,有道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