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侯对大秦恨之入骨,长平之战为何全部袖手旁观?
秦国,公元前,魏国诸侯对大秦恨之入骨,长平之战为何全部袖手旁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侯对大秦恨之入骨,长平之战为何全部袖手旁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厕读君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说秦国是虎狼,赵国也不是省油的灯。
六国希望这俩国家最好同归于尽,然等到秦赵元气大伤,它们一哄而上分尸二国,抢点残羹剩饭。
赵国平常得罪了不少人,远的不说,我们从长平之战前40年算起
赵国主动攻击史
公元前300 攻中山
公元前299 攻中山
公元前296 灭中山
公元前290 与齐击韩
公元前284 合纵击齐
公元前281 伐魏
公元前276 伐魏
公元前275 拔魏防陵、安阳
公元前274 攻齐,取昌城
公元前274 伐韩
公元前271 攻齐,至平邑
公元前262 长平之战
然后赵国就一直被秦国搂着打,直到长平之战。
可以看出,赵国一直以小霸自居,整天跟韩、魏、齐互殴,几乎就没消停过,这样的国家,没人会因为感情或者道义去救它。大家都希望秦赵打得越惨越好,打倒了秦国喝酒庆祝,打倒了赵国吃肉庆祝,秦赵同归于尽,大家一块分金银。
后来因为赵国被打残,眼看秦国要吞并赵国,提前统一六国,信陵君才窃符救赵。信陵君不是讲道义,而是为了自救啊,赵国被灭,下一个就是魏国了。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一次生死较量,赵国完败,被秦军坑杀精锐约45万,元气大伤。长平之战时,五国袖手旁观,秦连横之势成功,什么原因呢,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战前形式利于连横
长平之战前,秦国固然在东征西讨,重点打击邻近的韩、魏、楚三国。赵国也没闲着,趁各国遭受秦国进攻时,趁火打劫,从中渔利,一直都没有消停,简直就是秦国的助攻手。看看赵国趁机都干了哪些国家:灭中山,攻韩、击齐,伐魏。此时的赵国扩地千里,已经成为唯一可以和秦国单独对抗的国家。但是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正是因为赵国的趁火打劫行为,加深了它与其余五国的矛盾,使得长平之战时合纵难成,连横受益,最终倒了血霉。
韩国:可以说正是韩国引发了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韩国直接被打残,韩王本来已经愿意献出上党求和,但上党太守冯亭不愿降秦,谋划将上党献给赵国。冯亭献地意在迫赵参战,祸水东引,但是赵国也有不得不接收的理由,于是长平之战爆发,可见,此时的韩国根本有心无力,自保还来不及呢。
魏国:虽然魏国有信陵君这样坚定的合纵人物,但是呢,1)齐楚攻魏的时候,秦国曾发兵相救,秦对魏有恩;2)赵国屡屡乘火打劫,两国关系恶化;3)秦国积极拉拢魏国,把韩国的垣雍割给魏国;4)魏若救赵不成,魏国可能会成为秦的下一个目标。综合衡量,魏王也就没有听从信陵君之言,袖手旁观。
楚国:楚国虽有救赵合纵之意, 但距赵较远, 见魏不愿救赵, 也只能坐观其变了。
燕齐:燕齐两国互殴不断,实力日衰;另外,燕齐两国都与赵国矛盾很深,两国也不愿救,甚至齐国连粮草都不愿提供给赵国,可见积怨之深;燕齐两国距离秦国较远,没有直面秦国威胁,因此眼皮子也比较浅,不肯合纵。
赵国外交失策
长平之战初战不利时,赵王首鼠两端,竟然听从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入秦国讲和,结果被秦国摆了一道,秦王将郑朱来秦的事大加宣扬,各国以为赵国已向秦国求和,因此也不敢救赵。
总之,长平之战,由于赵国之前的趁火打劫行为以及战时的失策外交, 再加上秦国的连横之策,其他国家既怕秦赵媾和, 危及自己,又怕秦国因救赵而转攻自身,,终于坐壁上观,幻想着秦赵两国能够两败俱伤,皆大欢喜。
我是过期大还丹,内容持续更新,欢迎并感谢您的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外交上严重失败,准确说赵国君主没有下必死决战的决心,你一边说要决战,一边和秦讲和,别的国家如何相信你!绝不会帮你!再加上秦抓住时机,用反间计,加深各国与赵的隔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赵抗秦不坚决,外交失败。决战时刻求和服软,求和被秦拖住做文章,其他五国没机会介入,另外五国都希望二虎相争,自己捡便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