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岳飞的母亲为要在岳飞的背上刺字?
岳飞,岳母,效用岳飞的母亲为要在岳飞的背上刺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岳飞的母亲为要在岳飞的背上刺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那时金兵经常攻打中原,老百姓没有安居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所以岳飞从军前,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终生不忘母亲教导,所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精中报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很简单吧 她希望儿子忠孝国家 刻字当然是为了让他深刻铭记 我引用圣经雅歌篇的一句话说吧 打在臂膀如戳记 刻在心间如印迹 爱如死之坚强 如阴间之残忍 看见吧 古今中外在身体上针刺是一种普遍现象 并不特殊 连战马都打号 刺字 就是为了深刻铭记 另外是纪录和展示 当代人针刺似乎多是为向世人展示他的所爱 岳飞那个年代 是国家积弱的时侯 所以 这种做法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并且以他为榜样 号召更多少去英勇抗敌 古代战争更残忍 战败一方意味着被屠杀 所以保家卫国 战死沙场没什么可说的 那时候男人的战争功能还是很强的 当然 岳母的深明大义才是重点 有这样的母亲 儿子一定不会差的 可敬可贺 所以一个文学家说 没有母亲即没有诗人也没有英雄 我们要赞美妇女 是的 想想宋朝竟然有那样的女性 真的是了不起 她理所当然也是母亲的榜样 我想 这就是岳母赐字的意义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岳母是穿越到清朝来给岳飞刺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一般人回答不了。
作为杰出女性的旷世楷模,岳飞母亲为激励儿子报效国家刺字的故事流传古今。只是很少有人去琢磨,岳母为什么要为儿子背上刺字,一个普通农妇会刺字吗?她就忍心拿儿子练手啊?
按宋代军制,岳飞身上有刺字是情理之事,但按照规定应该是刺在脸上的。战友们脸上刺字,岳飞一个没背景的农家子弟搞特殊化背上刺字?这个,道理上似乎讲不通啊。
其实,真实的历史教科书中是不会有的,它只是藏在故纸堆中,小编斗胆为大家钩陈索隐,简单做一次抛砖引玉之事。
岳母刺字应该是实情,但为什么要在背上刺呢?原来一切与宋代军制有关。
历代封建王朝按照罪犯所犯罪行的轻重程度给以笞、杖、徒、流、死等五种惩罚。宋王朝不但沿用了五刑制度,而且创立了刺配法,并且进行了广泛应用。最早刺配只适用于死刑犯,后来流罪、徒罪也开始用刺配法。
为了使流离失所的壮年男劳力不会聚集造反,宋政府实行荒年募兵制。当兵虽然可以勉强糊口,却是份低贱的职业,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必须要在脸上刺字。在当兵的脸上刺字始于五代,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新兵逃跑避服兵役。与罪犯享受同等待遇,显然是种奇耻大辱,“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谚始于宋代。
但统治者也不是傻瓜,他们也明白这个做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军队战斗力,所以,不得不尝试作一番改革探索。
宋神宗时,一种针对黥兵制度的军事改革开始试行。
效用,是宋代军队的一种名称,也称为效用士。北宋中期陕西一带就已经有设置,效用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壮健的罪犯发往陕西戴罪立功者,也有当地豪民富户、官员子弟和门客、举人在军中挂名而领薪俸者。到宋神宗时,正式制定“勇敢效用法”,规定勇敢效用作为一种乡兵,应以武技和勇力应募从军,由国家发给钱、粮、战马、兵器、甲胄。平时住在家中,手上也不刺字。勇敢效用和平时期集中参加军事技能培训,战时一同应征入伍。北宋晚期,效用逐渐变成了禁军中一种高等级士兵。
效用士与普通军兵的区别主要在两方面:一、脸部不刺字。二、薪饷是普通禁军的数辈。
岳飞是南宋军界冉冉上升的将星,但他却有三次投军的坎坷经历。第一次入伍是在宣和四年(1122)冬,应募的是真定宣抚司的“敢战士”,不久,父亲岳和去世,岳飞离开军队回家守丧,这一段从军经历时间短,从名头上分析,大概属于志愿兵一类的,所以不属于正式编制,岳飞并没有象普通禁军那样被脸上刺字。
宣和六年,金军南侵、烽烟遍地,岳飞再次应征入伍,这次他投军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被录用为“效用士”。
岳飞最初从军,并非如后世宣称的抵御外侮报效国家那样高大上。他不愿意象囚徒一样被人脸上刺字,自恃武勇过人去做一名“效用士”,不过是为了多拿一些薪饷而已。当兵和种地一样,不过是一份职业而已。在榆次遭遇金军,宋军溃散后,岳飞回到了家乡。
上一次是为父亲守孝,这一次就没有了借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亡了,要家还有什么用?深明大义的岳母并没有责怪儿子,而是直接找来了专业刺字的人,为儿子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激励他从此不要以家为念,移孝作忠。
上一篇:种啥品种的土豆最高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