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A股的卖出评级报告如此之少?
分析师,券商,报告为什么A股的卖出评级报告如此之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A股的卖出评级报告如此之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对此没有付出,更没有回报。故无资格作答。报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清楚,这一段时间,行情不错,但个人确实亏不起了,尽管网上传说,人均赚五万,没跟,再说都人均赚五万了,我跟,不是替赚了的填坑卖单吗?我不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评级首先要建立在自己不参与的条件下,不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有失公允。周五的大跌做空的赚的满满的,苦了中小投资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为啥卖出评级报告少?个人觉得有一下几点吧:
第一、得罪人。这个好理解,你去给别的公司卖出评级,明显是让别人跟你一起去不看好这家公司。在名誉上和股价上都会对这个企业造成冲击,容易得罪人。
第二、影响自己收益。其实短期来说,户名买入、卖出股票时,证券公司都会有交易费用。但是长期看,如果经常给公司评级卖出,那么就会让人有股市是个坑,没啥可投资的感觉,不利于整个证券公司吸引更多新韭菜入市。
第三、迎合股民。一般股民喜欢听公司利好消息(虽然大多数时是也了配合主力出货)。所以,证券公司常常给出公司买入评级,能很好迎合韭菜口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您的关注是我经验分享的最大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要从国家的规定制度和券商的管理制度上来考虑,是一个长期形成的惯例。我们国家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管理层不断的适应时代,现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在90年代初期,我国虽然先后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但那是受制度制约,股市的根本初衷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不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这是当时的出发点,所以像后来的国有企业股制改革,以及现在很多仍在实行的融资并购规则,都很受当时时代的影响。
话说回来,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国家控股,上市企业也是国有企业,为了一家亲,不帮着通融就罢了,哪能扯后腿?等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上市后,这种报喜不报忧的状况略有改善,但还是没有平地起惊雷的效果。
略微有代表性的,比如2018年2月5日,信达证券发布评级报告,宣布下调獐子岛评级至“卖出”评级,表示獐子岛再遭“黑天鹅”,扇贝存货异常或致全年亏损。
随后2月5日至2月9日,因公告扇贝存货异常或致全年亏损,獐子岛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
2016年12月8日,高华证券发布研报认为,万科A股价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过合理的资本配置可实现的净资产价值扩张潜力。鉴于该股估值远高于正常水平(一定程度上是7月底以来恒大增持万科A股份至14.07%所致),且12个月目标价16.5元所隐含的35%的下行空间,重申对万科A的卖出评级。
万科A随后5个交易日下跌约11%。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浮云的邀请!
很少听说嫌卖出评级报告太少的情况。
应该是前两天中信证券非银组做空中国人保以及华泰证券非银组做空中信建投的事情让题主想到了这个问题的吧,其实吧,卖出评级报告还是有的,但确实没有买入评级报告那么多。
我得告诉你的是,券商不但有买方分析师,还有卖方分析师,但我们平时看到的绝大多数就是买入评级或者是压根就没有券商分析师关注某标的,所以有的标的一年都看不到一篇券商的研究报告,这很正常。
至于卖出评级报告为什么这么少,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不管是买入的评级报告还是卖出的评级报告,券商为什么要写?因为这东西是要卖钱的,你以为券商分析师没事就写报告玩?肯定不是的,这得为所属券商创造价值才行。
其次,卖出评级得罪人啊,你不单单得罪的是卖出标的得几十万股东,你还得罪机构啊,你想,加入某机构持有某标的,你写了份该标的的卖出报告,你这不是搞事情吗,人家捂得好好的,你非得让人卖出来不成?
最后,一般来说券商跟上市公司都是有一定关联的,还真不会随随便便做空某公司,除非受到了相关消息,这个就无法展开谈了,自己臆测吧……
上一篇:西班牙人客平毕尔巴鄂竞技,武磊献助攻,并有多次风骚跑位,如何评价武磊表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