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是如何让所有百姓都剃发易服的,清朝百姓过的很差吗?
清朝,百姓,剃发清朝是如何让所有百姓都剃发易服的,清朝百姓过的很差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是如何让所有百姓都剃发易服的,清朝百姓过的很差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绝对很差,任何一个朝代比清朝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军入关,发布“剃发令”,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如果有汉人敢反抗,下惨参考嘉定三屠,以强制性的手段剃发,为了生存,不少百姓就只能选择剃发了。
至于清朝的百姓过的怎么样,这里以一些清朝来华的外国摄影师拍摄的几组最真实的清朝百姓生活写照,看完后,或许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这是一位母亲跟自己的孩子站在自家的小土屋前。
这名小孩吸烟,并非因为家教不严,是因为严重的饥饿,让他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解决。
这是清末穷人苦力,为了生存,只能受人压迫。
这是清末的赶车夫,赶车夫在当时还是比较能赚钱的一个职业。
在清朝,木房是很少见到的,大多数还是土屋,在土丘上挖一个深洞,这就是一个家,下面一张图可能看得更加明显。
清朝的酒楼,可不像电视剧里遍地都是。
这是奶奶和孙子,两人的脸上几乎没有一丝笑容。
无奈的眼神,看着就重,为谋生计,也只能如此。
清朝府中的下人,可不像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么体面,生活过得也不怎么好。所以请不要把电视剧里演的,当成真实的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剃发易服,我就借用顾诚的《南明史》里的话来回答:
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它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导致了长期的政局不稳以致生灵涂炭。时人陈确记:“去秋新令: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
说的通俗点,就是把反抗的人全部杀光,剃发易服这个政策自然也就顺利的推行下去了。
关于清朝百姓生活的好坏,这个要分阶段来看。
根据朱绍侯,王育济的《中国古代史》,顾诚的《南明史》,常建华的《清史》等书所述:清朝初期有圈地、投充、缉捕逃人、剃发易服等各项弊政,在这种环境下,清初百姓的生活是极其痛苦的,这也导致当时民怨沸腾,起义蜂起。随着清朝逐渐统一了全国,扫除了残明势力,清朝也渐渐的由乱入治了。
康熙初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于是下令停止圈地,还田于民、奖励垦荒、延长起科年限,废除匠籍等。这些措施都为社会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康熙晚年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康乾时期的多次大规模的蠲免钱粮都不同程度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正是得益于上述措施,乾隆晚期全国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如果清朝百姓过得很差的话,是不可能滋长这么多的人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清入关后,为了加强国家统治,进一步削弱汉族文化影响及反抗意识,巩固满清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俗称剃发令,强迫汉人变换发型为满洲人发型并穿着满洲人服饰,因为发式在汉文化中占有重大意义,故引起不少汉人激烈反抗。但清政府通过血腥镇压推行这一制度,历史记载有“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的说法。还有乡民因为不肯剃发,杀县令,遭官兵大屠杀的事实。因为满清统治者的统治,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清朝的百姓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他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辛勤劳作不过就是个饿不死的结局。因为统治者的腐败和无能,加上连年的战争,清朝的很多百姓都成了社会的牺牲者。特别是清朝末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百姓更是灾难不断,祸殃连连。所以说清朝普通百姓过的是很差很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尔衮在入关后颁布了剃发令,用武力迫使百姓剃发。古代封建王朝的百姓都不好。清朝的百姓除了剃发外,其他还算可以。现在咱们吃的八大菜系和国粹京剧都是清末形成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