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绿皮书》这部电影?
托尼,黑人,唐纳德如何评价《绿皮书》这部电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古典音乐领域的天才Dr Shirley是一个曾三度在白宫表演的钢琴家,为了可以完成在南方的巡回演奏,他雇佣了白人司机Tony。两个肤色和阶级不同的人,在旅途过程中彼此了解,打破隔阂,建立友谊的故事。
影片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5提3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男配三项大奖。但是作为故事原型的主人公之一的Shirley的家人却认为影片在制作之前并没有受到来自制作方的问询,影片绝大部分是来自Tony儿子个人视角的叙述,与事实有出入,Dr Shirley从来没有把Tony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巡回演出的过程中也并没有遭到各种尴尬的境遇,他们把《绿皮书》称作是“谎言的交响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绿皮书》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不是没有道理的。两个在文化水平、修养、社会地位、种族有着巨大差异的男人,为了两个月的巡回演出却走在了一起。在社会心理学称为“强迫接触”的活动中,他们彼此的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不屑到观望、从陌生到了解,再到后来的接纳、欣赏与认同。
这两个都很强势的男人,逐步消除了阶层和文化的偏见,打破观念的桎梏,一路上彼此疗愈对方的心灵,显得格外的温馨。电影的场景没有高科技,没有枪战。汽车、酒店、街景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东西,就像一部老电影,里面有大量的情感特写,直击人们的心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绿皮书》特别适合好基友一起去看,也特别适合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人去看。
因为严格来说这个类型的电影,国内其实是空缺的。
你看我们国内说到这种好基友的电影,要么就是像人在囧途,里边儿,徐峥和王宝强演的这种难兄难弟的角色;
要么就是警匪片当中打打杀杀不见血都不行的,这种剧情的电影。
那绿皮书呢,虽然说他是有一定的年代感。
但实质上我们在观影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那种,两个男人从陌生到成为好基友的真实情况。 和当下的环境当中,两个男性的这种接触,到最后成为好朋友,这个状态其实是没有受到时间隔阂的影响,因此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推荐,好兄弟一起去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喜欢里面的一些句子,总感觉某个瞬间有自己经历过的回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族歧视类型的电影很多,但这部绝对不可错过。全片的喜剧基调更显现实之残酷。这样一部电影今天还可以获得承认更是耐人寻味,问题显然还在。
个人觉得最值得深思的细节:欣赏唐表演的上流白人只是鼓掌,没有任何观众被赋予台词,一种非常抽象的处理,从头到尾的缺席和沉默。 也就是说,唐的演奏没有得到真正的反馈,可能并没有人用心听,观众只是将其视为空洞的艺术符号,仅限于表面的鼓掌,仅仅是一种消费,忽视他同为人的尊严,拒绝真正平等的交往——唐却不得不回以僵硬的微笑,可有人问过他内心的感受?电影中的观众凝视唐,电影外的观众也凝视着唐,电影中观众的鼓掌与电影外奥斯卡的鼓掌,是否具有微妙的相同构造而形成了一个隐蔽的反讽?
进一步细想,只有托尼和唐有交流,其他人都是在跟托尼交流,或者通过托尼和唐“交流”。电影的视角也以托尼为主,我们看到的是托尼为唐解决各种麻烦,却完全不知道唐到底怎么惹上麻烦的。唐可能始终也是一个需要他人表述的他者,当他以为托尼要离开他的时候试图以大价钱挽留,可见一斑。虽然他有钱有知识有“尊严”,但是他离不开托尼的代表。即种族偏见影响之深,超出了金钱、知识的影响,他的一切努力都可能被种族偏见一概否定,而不被允许进入厕所、餐厅。他的孤独与无力,莫过于此。
电影中托尼自然而然地说了一句被当作全片名言的鸡汤:“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可是托尼怎么知道唐不曾迈出第一步?这其实是一句非常自以为是的话。唐既然有勇气去南方,为什么会没有勇气跟兄弟打电话?——有一个可能,唐早就打过电话了,但是被拒绝了。他回不去了。 唐自然不可能再去自取其辱了,以唐的尊严也懒得跟托尼多解释。这是被掩盖的更深一层孤独。他无家可回,他回来的冲动其实是托尼的冲动。唐不顾一切地反抗,一方面是自身的尊严,一方面也是托尼的回家心切,所以他最后走进了托尼的家。
通过托尼的转喻,托尼的家自然也成为了唐渴望归宿时唯一的选择。但这并不一定适合唐,难道唐必须走进一个家吗? 然而电影到此为止,好似爱情故事结束于“结婚”,此时片尾简单介绍“真实故事”,形成了一个无法置疑的闭环,以此给美国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拒绝了追问。唐·雪利的悖论也就在这里了,他自身是美国梦的象征,他又如何反抗美国梦?
上一篇:有拖延症怎么办?难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