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什么可以改变思维方式的书可以推荐?
的人,自己的,这本书有什么可以改变思维方式的书可以推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
一部简洁明了的史学著作!佛家与道家的一些哲学思想,相对拗口,晦涩难懂,但是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来阐述了,人性本质。教育我们后人,该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该如何取舍,该如何纠正自己。
如果您读过佛经后有些迷惑不解时,不妨去读一下《知行合一》这本书,它会点醒梦中人,让你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青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终身成长》
这本书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在成功研究数十年后,对思维模式的力量的总结。
她的研究打破了人们对能力和天赋的定义:成功并不依靠能力和天赋,甚至努力,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的思维模式。
她总结出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成长型——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是可以改变和提升的。
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场景:面前出现一个巨大的难题,有人会很垂头丧气,束手无策,而有的人打了鸡血般特别兴奋,跃跃欲试想去解决。
这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别。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选择的是成功而不是成长。这类型的人,追求的是他人的肯定,以及对成功的极度渴望。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非常普遍:只能接受表扬的孩子,只想听见赞美的大人,对自己的辉煌念念不忘的人,失败了就再也不愿尝试的人。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不愿意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他们更关心的是修复自己的自尊心,比如去在比他更差的人身上找优越感。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目前自己的能力,无论失败或者成功都是暂时的,他们追求的是不断进取。所以面对成功不自喜,面对失败也不沮丧。
我们总是简单地把一个人的成功归结为他拥有天赋,抓住了时机,付出了努力。比如篮球明星,或者商业巨贾。
但是,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球星可能打了场失败的比赛就否定自己,创业失败就一蹶不振了。
一直能保持住成功并有所成就的人,他们身上最宝贵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失败挫折不是一种判定,而是成长的契机,是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给予了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人们对成功的肤浅观点,给出了追求成功的方法论——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成功包括亲密关系、人际交往、学习技能、事业工作)
并且,终身实践,终身坚持。
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而成长才是一辈子的。
特别喜欢文中的一句话:如果明天的你会比今天更优秀,你还会那么介意今天的失败吗?
2.《刻意练习》
这本书对我很大。
作者用大量的事实以及实验数据打破人们的观点——“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作者通过心理学、神经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比我们想象得更具有适应性。
我们所看到的天才,其实是幼年得到大量训练,或者训练得当的结果。
人人都可以成为莫扎特。剖析天才莫扎特的案例,人们可以发现,莫扎特幼年的音乐才华绝大部分要归功于他的作曲家的父亲对其及早的大量的训练。同时,文中也列举了大量“天才”成长的历程,无不与训练有关。
天赋并没有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么重要。
受此启发,作者也开始了天才训练的实验,花费两年时间,将素人训练成令人瞠目结舌的记忆大师。他用自己的训练模式再次论证——天才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
作者强调的观点就是:人的大脑是完全可以被塑造的。重要的是如何去习得,如何去训练我们的大脑。刻意练习就是塑造大脑的方式。
但是这个刻意练习不是“一万小时定律”,盲目增加训练时间是无效的。
科学的方法是:保持动机,及时反馈,不断尝试与失败,建立自我的心理模式,小目标小阶段地寻求突破。
这本书阐述了具体的实践训练方法,论证一个道理: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
书的文末写到:让自己做一个“练习人”,每个人都能通过训练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可能。
所以,这世间根本没有学不会的事,也根本没有来不及学的事,只有你相不相信的事,愿不愿意行动的事。
3.《精力管理》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这句话点出了人们认知的盲点。
我们无法改变每一天的时间总量,但可以改变精力的储备和质量。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有些人天天加班却依旧效率低下。
这之间的差别在于人对自己精力的把控。
这本书反对的是人“马拉松”式的疲惫的生活和工作,提倡我们像短跑运动员一样,在某一阶段全情投入,在另一时段闲云野鹤。
让精力有空间再生和发挥精力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作者强调的是休息的重要性。以及把控休息和投入之间的波动。提出从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精力储存水平和运用技巧。
我觉得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提醒人们在快速的生活节奏里重视“休息”、“暂停”的力量。“精力再生”是我们现代人很少会意识到的一点。
加班、熬夜、工作狂,盲目的忙碌是一种自我伤害,很多人并非工作能力不足,而是精力再生的能力不够,而一旦精力空乏,人就会面临体力、情感、思维、意志的全面崩塌。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糟糕的亲密关系,虚无的自我价值、消极的情绪通通都会找上门来。
如果我们流连于快节奏生活的表面,就无法进行深度的挖掘。
事物不可能同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
4.《财富自由之路》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优秀的方法论集合。
这本书不单讲如何认识金钱,驾驭金钱。更可贵这本书教你如何认识自我,规划未来。
提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概念:元认知、成长复利曲线、个人商业模式、注意力、镜像神经元等。绝对刷新你的认知。
这本书让我最为受益的是书中所讲的人生复利曲线。它完全影响了我对整个人生跨度、人生积累的看法。
“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之后你才能看到”。
然而很多人在没有到达成本线的时候就放弃了。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成本线以下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积累。
这条线给我的力量就是当我经历了看似无用的努力的委屈与无力时,我会告诉自己正在走在这条曲线上,目前不过是里程节点之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