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书法与历史文化发展有什么关?
书法,中国,文字中国书法与历史文化发展有什么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 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于 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八、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中国书法的艺术道路,似乎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关联性不大。书法不像文学艺术,越是动乱时节,越是激发文人墨客的情怀,文学艺术从而达到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书法艺术走过的道路似乎比较平缓,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再到行草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与战争灾难和朝代更替变幻的关联性不大,但和平盛世对书法艺术的繁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譬如晋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史本身就是一部人文历史。自文字诞生,由自然的书写开始到严谨的笔法、自觉丰富的书论、书法美学的艺术性与人文性。都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且丰富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书法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文字的演变,对文化起着很大促进作用。其汉字书写实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任何思想,科技,历史,哲学,文艺,人文方面,皆以汉字书写形式而记载,又有石刻之字,自有了活字印刷术,才有了手书与印刷间之。
同时历代汉字的变化都贯穿于文化背景下,而更加种类份繁。反过来汉字对文化思想的交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次历史文化的繁荣,都是统过文字籍记录,传达息信给以助力,如春秋战国诸家,皆以书写在竹帛上,后人看到古典文化,皆以汉字文化留迹于今,
文字书写之美赏,皆源自文人,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文化。且与其它文化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文书画,碑刻文,及宗教教义,来自文人书法所体现,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遗风至今承续。
古迹文物,景点都有书法字,而刻于山石上,或刻于木牌上,洋洋大观,纷呈中华各地,无处不见文人墨客之汉字书写之妙。
由此,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为一体,同时出现在古今中外。其关系,密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书法和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文字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与之而来的,远古的人们以狩猎为生,食不果腹,也用不到什么文字。但随着使用工具的开始,学会了种植、养殖,逐渐的有了剩余,出现了剥削,需要记住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了。于是就开始想各种方式,出现了结绳记事,刻符记事,筹码记事等这些最原始的方法。虽然有了进步,但并不科学,时间长了自己做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了。于是还得要想别的办法,智慧的古人看见地上动物走过的足迹,便有了新的思路,最原始的图形文字也就这样出现了。
可见文字的萌芽,就是随着社会发展,为了实用而生的。 我们称这些为文(独体或叫单体),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在一起,我们叫字)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时皇帝的史官仓颉出现了。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六书造字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