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农民来说新型农民表现在哪方面?
农民,职业,农业对于农民来说新型农民表现在哪方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传统农民来说,新型的职业农民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如今,国家大力发展三农,对新型职业农民有大力的扶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也在增加。那么新型职业农民跟传统农民有什么差别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1,新型职业农民是将农业当做事业,并且是主要职业。全身心投入农业,通过书本、网络查阅专业知识,甚至还会去询问专家。抱着学习的心态在做这份事业。
2,新型职业农民会将产业规范化,规模化。不再是这块地种花生,那块地种玉米,而是一心一意去做一个产品或者某几个产品,会将领域更加细分。不再是全能型农民,而是专业型农民。
3,上两点谈的是种植或者养殖型的农民,还有一种经纪人型的职业农民。他们专注三农,不种不养,却能带动地域性的发展。他们主要通过网络,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某些地方,某些农产品,从而带动该地方的发展。他们会将农户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以经纪人的身份投入到农业当中。
4,还有一种新型职业农民是属于农技型和农机型。他们掌握了某一领域的技术和知识,来给农户讲课,让农民朋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农业的发展会更加有信心。现在农业慢慢的趋近规模化,机械化,所以农机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掌握农机知识跟掌握农技知识差不多,都是要教会当地农民某领域的专业知识。
以上几点就是我个人认为现代职业农民所表现的,跟传统农民不同的地方。惜风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全身心的在投入到三农中,希望早日认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农村社会治安,净化社会风气,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四)大力发展农村大众文化事业,是提高新型农民文明风尚素质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首先要扩大广播、电视、电影的覆盖面。地方文化单位要积极组织实施农村电影普及工程,坚持常年开展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地方政府可组织建立图书馆,使农民有书可读。要把报纸、杂志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的文化学习与时代同步。还可通过大力扶持基层文化站,成立兴趣协会等形式,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文化队伍是传播文化的主力军,要着力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等多支文化队伍。积极鼓励和倡导文化工作者到农村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提高卫生知识、文艺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科技知识。加强对农村地区文艺骨干的培养,通过他们的力量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发展起来。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在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为农民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起到推动作用。村民可以自编自演一些短小精悍以及反映农村新人新事、有乡土生活气息的节目,以文明健康新风尚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积极建设文化特色村并鼓励支持农民创建自己的文化队伍和文化协会,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五)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新医保投入力度,是提高新型农民体能素质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农村医疗条件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损害了农业生产力的有效发挥。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但要提高农民的智力和技能水平,更应该重视农民的体能水平,因为只有健康的机体才能承载智力发展所需的能耗。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着力在短期内完善农村医保制度,理顺农村医保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培养一大批既有真本领,又能扎根农村,愿意为农民服务的医务工作者,充实农村医疗服务队伍,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体能素质。
新医保要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大幅度提高国家在新医保投入中的比重,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医疗的比重,尽快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医务工作者低下的医疗水平状况,让农民有病可医,有病敢医,有病能医,使为国家工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农民及其后代共享国家富强带来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使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以更健康的体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切实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提高新型农民主人翁精神素质的根本保证。
尊重农民意愿。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政府的决策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管理上建立能体现农民意愿的制度,让农民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使农民群众的意愿成为制约官员行为的重要因素,还要对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改革,以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对目前农村乡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简化乡镇政府机构并转换其职能,尽快实现由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角色转变。
维护农民利益。农民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其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最直接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如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充分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是减少政府的参与,相反,政府要更积极地参与其中,但应在宏观上发挥指导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政府不能越俎代庖,替农民决策或大包大揽,而是要通过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以及给予财政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倡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实现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农民的主体地位的恰当结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