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越练越严重,是我做错了吗?
孩子,行为,问题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越练越严重,是我做错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要求太高,那样适得其反。顺其自然,少加指点,身心两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们端正好心态,我们都知道,想要将孩子恢复社会功能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时间,不用因为孩子今天把食物糊了满墙满脸,就认定自己是糟糕的父母。
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接纳孩子的情绪,规范孩子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做出那些让我们觉得头疼的事情呢?他们想到达到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不想做作业,逃避任务: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这类行为,但大概率是不想去做,家长和老师安排的任务,或者是即将会安排给自己做的事情,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孩子又哭又闹了大半天,结果就是不想去上学。
2. 引起关注: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只要自己做一些事情,爸爸妈妈就会给出很明显的反应,还会大声和他们说话,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继续这个给行为,比如,孩子一高声尖叫,爸爸妈妈就会过来,安慰自己,或者是斥责自己。
注意:在孩子的世界里,只要家长给出回应,就是给予关注了,那么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家长哪怕是斥责,也是一样的。于是,孩子为了保持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就会一直持续这样做。
3. 体验刺激:这类自我刺激是由于孩子可以从某些做法中,得到自己喜欢的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感、空间、平衡等),让孩子的生理不适得到缓解,或替代,这类行为的教育和他人无关,是孩子自发的。
4.拿到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孩子们对于通过哭闹获取自己想要的有形实物。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哭闹、倒地、打滚等,依靠这些向他人索要玩具、食物、喜欢的活动。
当孩子出现以上这类行为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孩子不是机器人,家长们也不是,尤其是星星儿在生活中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多少都会有些落后在同龄孩子。
家长的错误教育确实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问题变得严重,但这个并不会是唯一的原因,家长一定要准确判断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不要把原因一股脑儿的归结到自己的身上。
家庭干预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每一个家庭都有的教育方式和不同的家庭环境,很多父母是没有特殊教育的学习背景的,这就需要家长们从零开始学习。
我们建议,家长们要是自己短时间内无法具备专业的干预训练能力,还是要尽早带孩子去专业机构接受干预训练,自己同时向专业老师学习干预知识,在康复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开展有效的家校共育,帮助孩子干预效果最大化。
然后,我们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可以的话,记录下来会更加准确,主要是关注孩子问题行为发生时的前因后果,周围的环境和人。不要想着,一次就找到孩子发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在寻找原因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逻辑去想当然的判断,要依据客观存在的情况具体分析,越细致越好。
在希望岛的经验中,甚至有的孩子就是因为讨厌某个教室柜子上放的玩具车,于是,每次在那个教室上课前和上课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退缩,老师和家长们一样样排查原因,甚至更换了个训教室桌子板凳的颜色,最后还是在和家长积极沟通配合之下,找到真正的原因——孩子害怕的玩具车,并移除了它。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应对方式,您可以参考一下:
1. “冷处理”,不让孩子通过“哭闹”“撒泼”达到目的。
前面为家长们分析了这类行为的几个功能,目的分析出来之后,不管孩子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家长们一定注意不要让孩子通过“哭闹”“撒泼”而达到目的。
比如,孩子想获得关注和实物的时候,家长们不要给出过度的反应,更不能满足实物上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减少“哭闹”“撒泼”的发生频率,反复几次试探之后,“哭闹”“撒泼”之类的问题就会消退。
这类“哭闹”“撒泼”行为的矫正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即使孩子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这样“哭闹”“撒泼”的行为了,他们也有可能试探性偶尔再尝试一下,家长们一定要坚定立场,不要掉以轻心,拿小本本记下来最保险。
2. 帮助孩子缓解不适。
大部分星星儿会存在有一定的感官异常,有的时候,孩子突然爆发,其实是为了疏解自己的不适,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是因为这个感官上的不适,出现了问题行为,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l 帮助孩子“脱敏”。
沉浸式适应环境,循序渐进。比如,孩子讨厌嘈杂的环境,家长们可以将一些环境噪音录制下来,试着在孩子周围小音量播放,随着孩子的适应程度增加音量,直到孩子可以适应正常环境音量的噪音;当然,降噪耳机也是不错的。
l 给孩子用安全途径表达的权力。
在孩子的基础能力发展不错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舒适感。多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比哭更好的方式是语言的表达,鼓励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在孩子行为不存在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家长们其实不一定要强行矫正孩子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会有轻微摇晃手指的小动作,这个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需要强制孩子花大量时间进行改正。
上一篇:新版《倚天屠龙记》又双叒叕开播了,多版本的倚天里,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的赵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