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怎么看金石味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性?
金石,书法,书法作品你怎么看金石味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怎么看金石味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懂书法,知道也是道听徒涚,不能乱加平论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石味是指石鼓,钟鼎,骨甲上,汉魏碑刻的一种浑厚,斑驳,古朴之感,称之谓金石味。
世人习书法皆以帖与碑为准绳。有人倡导宜以帖学为主,有人则注重碑学,此论争议近千年犹自不休,并且还会一直延伸下去。
那么!为什帖,碑之论还会想以后延伸呢?这与人类的思想倾向紧密相连的,也与审美的阶段性倾向息息相关。
无论帖碑之争如何的激烈,如何地互不相让。但是,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帖学占据着较大的优势。这在于其较之碑学能直观古人笔锋辗转变化的精微之处,而学碑需要透过刀锋去看笔锋。
帖学的优势如是明显,那么为什么碑学还能再历史的某一刻又能占据绝对的地位呢?这是因为帖学在时间习久了,必然会滋生媚俗的字体横行当世,因为媚俗的字体更接近普通人的审美,发展下去将不了收拾,每每这时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有识之士,站出来用碑学来医治这个媚俗的痼疾。
碑学自然带着金石之气,这种古朴,浑厚,甚至是拙稚笔意的金石之气的审美是书法最原始的,也是最根本的审美基础,抛离这个基础,书法的意义将无复存在!这也是现在书法界一直反对二田书法的原因所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石味”中的“金”指金文或曰钟鼎文;“石”指石刻,即摩崖、碑刻等。金文笔画或因熔铸而古朴、圆浑,(当然也有凿刻而成的)。碑刻因凿刻而显方峻,劲健,与古代留传下来的墨迹所体现的蕴藉、秀丽不同。所以清代崇尚碑学的书家群提出了书法要有“金石味”美学概念。所谓“金石味”就是写出来的字有棱有角,方圆结合,既古朴又劲健。“金石味”只是一种风格,而不能作为书法的主流。实际上古代人书法中也有有棱角的点画。王羲之在用笔上就讲究中侧互用。在草书中就有很多棱角分明的点画。若说“引碑入草”,王羲之早就用了。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碑学理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金石味”。古代刻在甲骨、石碑或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自然风化或锈蚀,形成的一种拙朴、沧桑的效果。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而书法上的“金石味”,是书法家将这一古拙效果呈现在宣纸上。
重要意义
一是开创书法理论及技法研究上有更大空间。
二是对书法意韵取法上有了更高要求。因其“古拙”和“残缺”,与书法上的“尊古”审美心理有重合点,但有一种从技法上故意追求“枯、涩、干、怪、奇”的做法实为不可取。
三是“金石”的意趣,让书法笔法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意境。激发一种古典审美的复活,于是让书法爱好者追求和向往。
核心
因为金石文字的本质属性及加工所用工具、技法的不同,想要用毛笔的二次展现,更多的是展现其古拙、刚劲、沧桑的特色。因此有意做旧,涨墨都不可取!
一家之言,不到之处请专家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提问。金石味是清代书法家提出的新概念,要说有什么重要性,可能有些过分。
毕竟,要不要金石味,有没有金石味,也不是衡量书法艺术高下的唯一要素,或者是基本要素。
书法作品的重要要素,都是基本要素。
比如,书法作品不能死板,书法作品要有传统功底和时代精神等等。
这些要素如果没有,那就不是好的书法了。
那么,金石味是不是书法作品的重要要素呢?
我们首先看王羲之的书法是不是有金石味,再看米芾、苏东坡的书法有没有金石味。
如果他们的书法,没有金石味,凭什么说金石味在书法作品中占据重要到位呢?因为书法传统是,就是晋唐宋。从王羲之到米芾、苏东坡都没有“金石味”,怎么会有书法重要性?
但是,话又说回来,金石味既然是书法新的美学趣味,那么,书法作品中有金石味,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丰富。
对此,我个人持欢迎的态度。
真正具备书法金石味的,是书法家吴昌硕。
吴昌硕的大篆石鼓文,本来就来自于金石,所以,他的书法多了很多刚健雄浑的味道。
这是古代以二王帖学为基础的书法中所没有的美学和气魄。
后来,齐白石写篆书,也追求书法的金石味,所以,书法的金石味,不但是书法的新味道,也开阔了书法的审美新趣味。
吴昌硕和齐白石,都是兼通书法绘画两道的,书法的金石味,也影响了中国画大写意的雄健风格。
上一篇:2019海南房价会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