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代社会书法的精神在哪里?我认为在手帐里,不知对否?
书法,精神,中国现代社会书法的精神在哪里?我认为在手帐里,不知对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爱我中华,希望为书法正名!爱我中华,希望得到书法正统的传承!传承先辈的书法精神!书法的未来才有希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一点清风先生的邀请。说实话,没看懂。‘手帐里”是哪里?
我谈谈现代书法的精神。
个人愚见,现代书法的精神在于创新。
第一,书法形式的创新。自宋以降,造纸术发展,大尺幅纸张用于书法创作中,而致书写姿式,执笔姿式产生变化,书法用于悬挂,离开案头,悬于墙上。温文而雅的作品似不能压住阵面,王铎、傅青主、倪元璐等风格强烈的作品开始出现。当代展厅效应要求再次提高,做旧、拼接、多色调装裱,手法多样。书法形式做到了极致。
第二,书法教学的创新。书法己经进入大学成为一个专业。我国己经有了书法博士。更专业,更高效的书法训练模式己基本成型,并初见成效。当代书法技法可以说秒杀任何朝代。
第三,书法功能的创新。书法再也不是文人间唱和应答的产物,而纯粹成为一门艺术,不再具备实用性。
以上所列,只是个人粗浅的认识。如果确实存在以上所说,对书法是幸还是不幸呢?
抛砖引玉,大家讨论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手帐是一个来源自日本的称谓,古人没有这一说法,个人也不喜欢。至于你所谓的书法的精神,也实在不甚了了。所谓书法,于古人来说,就是习字,是进身仕途的一项基本技能,只因毛笔是书写的唯一工具,加之要求的规范,假以时日,大多可观。古代时,专业书家是不存在的,所谓文以载道,流传后世的书迹墨宝大多并非刻意为书,实乃为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陆游的自书诗、杜牧的张好好诗是这样,你所说的手札类,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杨凝式的韭花帖、蔡襄的谢郎帖、苏轼的致季常尺牍等等也是如此。无论书写文章还是信札往还,皆无意求精而精,原因无他,一则手熟,二则学养,所谓文人书法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可能就是你认知中的书法的精神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今书法的精神在书法爱好者的心里,现在很多人都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小编也参加了一个网络书法学习班,一个书法群里的学员就1千多,可想而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写软笔字的就是书法,其实写字是写字,书法是书法,是有天壤之别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看懂什么叫在手帐里!现代书法没什么精神可言!书法精神已经缺失了,书法自古是读书人业余为之,以学问为基础的,现代将书法独立成一个专业,还有硕士、博士!单从书写技巧、章法构成去训练的书法专业是缺精神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字写的好,首先是为了給别人看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尊重对方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方面。手札是除碑帖以外最多的一种流传下来的书法表现形式,备受推崇。我认为,有志从事书法的人,从日常做起,没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书法是亚洲文化的明珠,最具有传承性和历史性,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和代表性!书法的魅力主要来自于继承和创新,而其中90%是继承。
在当今书法彻底失去实用性的情况下,书法的价值主要在于传承中华的审美情趣,汉民族的文脉和汉民族的悠久历史……而书法的精神就蕴含在刚柔相济,气势雄浑,变幻莫测的黑白点画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