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结合历史,应该如何看待施琅这个人?
施琅,台湾,清朝结合历史,应该如何看待施琅这个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次再次投降满清是施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虽然背负父弟之仇,值得同情,但转而因个人恩怨背弃民族大义,为屠杀本族人民的异族统治者效力,这是后世大多对施琅持否定态度的最主要原因。
收复台湾,报私仇立新功
投降满清后,施琅年年不忘报仇,特别是郑成功攻取台湾后,他曾两次攻台未果,1681年,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郑氏子孙为了争夺王位,再次发生严重内乱。康熙重新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并加太子少保衔,让他立刻返回福建,准备出兵。施琅最终攻取台湾,却也没有可以公报私仇,对投降的郑氏家族人员报复。康熙封施琅为靖海侯,世袭罔替,令其永镇福建水师。
功成名就,形象争议数百年
施琅平定台湾后,在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许多大臣对台湾的战略地位缺乏认识,主张将台湾人口迁往大陆,放弃台湾的土地。康熙也一度表示赞同此议,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失之无所损”。看到朝野上下弃守之声高涨,施琅心急如焚,连忙上《恭陈台湾弃留疏》,坚决主张驻守台湾。施琅的上疏雄辩有力,一些大臣赞同他的建议,这促使康熙改变了主意,下决心守住台湾。
明末以来,施琅一直是位争议人物。关于他的历史定位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声音。施琅的一生,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反郑降清;一是统一台湾。也正是这两点,构成了后人对其评价褒贬扬抑不一的根本原因。关于施琅统一台湾的历史功绩,史学界已有充分肯定。但对于其“叛主投敌”的气节问题,人们至今争议较大。按现在砖家们说法,施琅投奔的是“自己人”,是大义之举,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土木堡之变”后,太监喜宁当带路党,带领也先大军南下也是义举,秦桧是爱国文臣,岳飞抗金反倒是对抗国家统一大业,理应下马束手就擒。可是,被秦桧陷害的岳飞依然被百姓视为民族英雄,“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等人的跪像依然立于西子湖畔。人民群众朴素的历史观不会因政治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变化。
评判一个历史人物,应当以当时的朴素的历史观看待问题,超越时代背景强行用后人的历史观评价人物,无疑是有违反唯物主义历史观之嫌。无论有什么理由,背弃自己的民族,投奔凶恶的敌人,帮助敌人打击自己的族人,都是值得批判的,要知道同时期的同乡洪承畴,尽管为清廷立有大功,依然被乾隆皇帝列入《明史•贰臣传》,受益的异族帝王都能如此,今人还不能超越乎?!施琅一生有功有过,过大于功,他的英名不会忘记,他的污名无须洗白,也无法洗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施琅是清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将军,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口中就有一百种不同的施琅,施琅处于时代变更时期,评论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的社会背景,自身的生存环境,阶级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人格评价。
于大清于国家民族统一大业而言,施琅助康熙攻台湾,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让大陆与台湾有了更多的文化认同,从此血脉相连,更让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施琅选择了效力于生机勃勃的清朝,为清朝统一台湾、治理台湾以及抵御外国侵略者染指台湾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不可否认施琅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出众的,这一点上施琅是有功的。
然而施琅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不明,摇摆不定,反清降清,让百姓觉得他是类似于吴三桂一类的明代汉奸,因为他本身是汉人,却帮助满人平定天下,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占领台湾时,其家族压榨百姓,私占民田,百姓怨声载道,其贪婪本性暴扣在金钱与政治上均是谁强我跟谁的态度,让后人所诟病。
对于施琅本人,有才但贪功,能干而贪利,对于功过也只能留给后人评说。就像当今的台湾,对于施琅的评论多面是负面性的,但这是夹杂在政治考量的角度,对于施琅本人又何尝不是在这种关系下而产生的历史人物呢,因此,历史对于其本人并没有盖棺定论,就如同武则天,是非对错,永远不能一概而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施琅是清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将军,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口中就有一百种不同的施琅,施琅处于时代变更时期,评论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的社会背景,自身的生存环境,阶级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人格评价。
于大清于国家民族统一大业而言,施琅助康熙攻台湾,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让大陆与台湾有了更多的文化认同,从此血脉相连,更让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施琅选择了效力于生机勃勃的清朝,为清朝统一台湾、治理台湾以及抵御外国侵略者染指台湾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不可否认施琅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出众的,这一点上施琅是有功的。
然而施琅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不明,摇摆不定,反清降清,让百姓觉得他是类似于吴三桂一类的明代汉奸,因为他本身是汉人,却帮助满人平定天下,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占领台湾时,其家族压榨百姓,私占民田,百姓怨声载道,其贪婪本性暴扣在金钱与政治上均是谁强我跟谁的态度,让后人所诟病。
对于施琅本人,有才但贪功,能干而贪利,对于功过也只能留给后人评说。就像当今的台湾,对于施琅的评论多面是负面性的,但这是夹杂在政治考量的角度,对于施琅本人又何尝不是在这种关系下而产生的历史人物呢,因此,历史对于其本人并没有盖棺定论,就如同武则天,是非对错,永远不能一概而论。
上一篇:二十万左右SUV推荐哪个?注重后期用车成本、舒适性及空间,CRV混动值得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