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进行碎片化学习?
时间,碎片,自己的怎样进行碎片化学习?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比方说背英语单词,利用早上的时间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进行背诵,每天背诵10到20个单词,效果非常明显。晚上的时间一定要重复早晨背过的单词,不要背诵新单词。第二天早晨的时候,把昨天的单词先回顾一遍,然后再背诵新的单词。效果极为明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一件事情,出现在了你必须要做的事项里。然后你判断完成这件事,只需要2分钟就能够完成(或者十分钟,并没有严格的划分。你只需要知道,总之,那对你来说是极短暂的时间),那么你就要立刻去做。
包括买一卷手纸,包括给客户发确认消息,包括整理需要报销的账目等等。
通常,“二分钟原则”处理的都是琐事。
但,琐事并不意味着不重要。
人的心智是有限的,如果你的脑海之中,积压了太多这种立刻就能够完成的事,那么你很少会有时间,去思考那些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事。
当你把它们清理出你的脑海,自然而然,会给那些重要的事情以空间。让它们在无意识之中,完成整合——处理好琐事,会加速灵感的来临。这是我的经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每天都在忙于这些琐事。假如你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但同时,你想起了一件2分钟原则内的事,你不想要打断正在进行的。那么,可以将它先记录下来,给自己标注一个完成的时间就好。
那是件很神奇的事——当你记录下来,并且承诺一个完成的时间,那么这件事很容易离开你的脑海。
这也是“外脑”的概念。
即:外部的记录工具,亦可以当作你大脑的组成部分。但那是你的“外脑”。只是用来单纯的记录。这会让你的“内脑”,得到更多思考的机会。
这来自于一些科学的研究。
人类的大脑并不善长记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的碎片化,其实顶多也就是碎片化的阅读,而且是那种关联性不强的书籍。
光靠几篇文章,自媒体文基本都是固定的模式,可以读但是全部用来阅读这类文章,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因为好文章就是这样的,建议可以听听书,结合听过的书再去阅读书籍。
书籍的逻辑性,系统性会比较强,对于建立个人的学习体系会很有帮助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总能听到大家在说信息过载,每天都感觉自己被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淹没了。
想看的东西很多,也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但怎么也看不完。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开始觉得疲惫,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不少人选择逃离。但,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在我看来,逃离并非一种最好的办法。
因为现在我们躲过了手机这一承载碎片化信息的渠道,未来也总会有一些新的渠道出现。
倒不如学会正确地看待碎片化的信息这件事,明白碎片化其实只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处理碎片化的信息。
信息收集:建立信息池
处理信息的第一步是建立信息池,将自己需要的、想看的内容收集到一个固定的地方。
信息收集的工具非常多,例如:便笺、备忘录、云盘等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池。
信息整理:定期分类
在收集信息时,我们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松鼠病,特别喜欢囤各种资料,到最后自己收集了哪些资料,自己都不清楚。
所以,信息的整理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让我们了解自己信息库存的好方法。
在整理的时候可以:
①断舍离:将已经失去时效性、无用的信息删除;
②分类:通过建立目录、打标签,或者两者结合。
在分类的过程,也能帮助我们全局看自己收集的信息。
信息加工:提炼、重构
只有经过加工的信息,才能称之为知识。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将一块块的铁片进行锤炼,使之变成可供使用的铁具。
对于已经分类好的信息,我们可以这么加工:
①提炼:将其中的要点进行提炼,比如讲了哪些的观点、引用了什么论据进行佐证、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
然后将提炼好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比如做一个行业分析报告。
②重构:在看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和信息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
如果对于某篇文章自己有更好的见解,就可以尝试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二次编排。
信息应用:知行合一
当信息加工成知识后,接下来就是对于知识的应用,在对知识的不断实践后,它才有可能变为智慧。
这样长期积累下来,把信息变成知识点,再把“知识点”变成“知识体系”,然后应用于生活或者工作,知识体系就自然成了自己的智慧。
既然是自己的东西,那运用起来自然十分顺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碎片化学习,一般是成人的行为,孩子时期是学生一把都是系统化的学习。成人学习一般以实用为主,也就是对自己工作有帮助有提升的,或者就是自己想在另外一个领域有想法的。第一种对工作有帮助的,那就是学、习同开,这样最节省时间,也最有效率。对于另外一个那就是要学会思维拓展,学习逻辑和内涵,以到达相同相容而后创新。如果只是了解,那么最后也只是一堆无用的知道罢了,顶多作为谈资还有点用。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上一篇:孩子有多动症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