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正月剃头到底跟舅舅有什么关系?
正月,舅舅,清朝正月剃头到底跟舅舅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没有关系,舅舅这次是躺枪了!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误传。真实情况是‘’思旧\",传来传去就变成死舅!清政府要求国民剃发,但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思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表示\"思旧‘’
另外民俗里正月里不能动剪刀等利器,一是动了不吉利,二是让劳动人民偷闲,不动利器有些活就不能干了,辛苦一年了过年歇歇也是人之常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跟舅舅没有半毛钱关系。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当年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剃头留辫子,遭到了民众的反对。但是在清朝统治者“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高压政策下,一些文人志士也只能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思念旧都,也就是思旧。后来,“思旧”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希望采纳,觉得回答对可以手动点点关注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俗语,但跟舅舅却没什么关系,舅舅着实是躺枪了。
可能是地域的原因,上到大学才听过这句话,因为我们那边根本就没有这个俗语。我记得我以前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自以为是跟旧社会的贫困,吃不饱饭有关系。我天真的以为是哪个聪明的小孩子,单纯的为了舅舅讹点吃的或拿点小钱,然后编出来的谎话。直到后来我有一次我看到了关于这个俗语的一些解释,我才知道我的理解可能错的有点离谱。
它的说法是指“死舅”只是取“思旧”的谐音,那说到思旧,又指思哪个旧呢?其实是说思念前朝-明朝。那么我想聪明的小伙伴们已经猜出来了,这个俗语出生于清朝,是与小说中天地会的口号,反清复明类似的意思,只是人们很含蓄。但历经276年,16位皇帝的明朝,的确值得人们思念,无论明朝有多困难,有多危急,但从来没有割地赔款,或是用女人来换取和平,就算暴民压城,也绝不投降。
自清入关以来,就实行“剃发易服”的指令。可是这对于几千年来就留发的汉人来说,无疑是不可接受的。早有《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要把头发剃了,还得了!这以后归土还怎么见自己的祖宗?但清朝这个命令是要强制执行的,所以民间很多抗争,为了头发而抗争,记得当时有一个外国友人把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写在了书里,他很难理解人民竟然为了自己的头发,比抗击侵略还要勇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还不行,那就在文化上做文章,就算要剃发,也不能在正月里上坟的时间是剃了发的,这样真的就没脸见祖宗了。所以又有了如今这样的谚语,而当时的皇帝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事。
所以这个问题和舅舅没有什么关系,但如今却演变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风俗,这其实不就是文化的魅力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是风俗习惯,不是有没有关系的问题,为了搞好关系,最好不要在这问题上开玩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民间流传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道理。“死舅”其实是“思旧”的谐音。这还得从清朝统一发式和服饰说起。
话说清军入关后,开始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顺治二年,摄政王多尔衮颁发《剃发诏书》,强令全国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而在此之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深入人心,汉族服饰多为峨冠博带,在头上绾成发髻,用簪子扎着。
禁令颁布以后,遭到汉族士大夫和老百姓的强烈反对,甚至是暴力抵抗,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当时,一些百姓普遍怀念旧国和留全发的传统,但又不敢公开和官方正面对抗,只能暗中宣传,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
于是,正月不剃头也就成了汉族老百姓集体“思旧”的方式。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前朝遗老逐渐凋零,人们对旧国和就发式的情感认同逐渐淡漠,一场对故国的集体“思旧”,因为和“死舅”谐音,就演变成了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民间禁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