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感觉《来电狂响》这部电影很现实,那么你是如何评价的呢?
手机,电影,的人感觉《来电狂响》这部电影很现实,那么你是如何评价的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也就是说,憨豆只负责供你娱乐,只停留在你的大脑浅层——你不会对他移情。
而卓别林的喜剧,对观众来说却是另外一种体验。
他的造型和肢体动作很夸张,甚至故意用降格镜头形成了滑稽的快动作。
但卓别林的行为动机是是符合逻辑的,是能让观众代入的。
《城市之光》里,卓别林去当拳手,台上各种搞笑,背后是为了赚钱追求卖花女孩。
《摩登时代》里,卓别林在流水线手忙脚乱,背后是他无力应对工业时代的资产阶级剥削。
看卓别林的电影,不仅好笑的同时,
我们还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善良、无奈、乐观、宿命——这些并不是电影强加给观众。
看卓别林的电影,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悲凉的底色。
如果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你会怎样对待他?
想不想去帮助他?会不会被他的乐观精神感染?
也就是说,卓别林不仅可以让你娱乐,还停留在你的大脑深处——你会对他移情。
乔杉这个人设,并不像憨豆这样奇葩,但多少有些“失真”了。
我们试想一下:哪个中国中年男人会在聚会场合说,我为了改善夫妻生活,
天天都吃牡蛎精华,吃的自己出汗都是海鲜味。
即使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反应:哈哈哈哈,这是个二货。
所以,幸灾乐祸的观众始终都是看热闹的心态。
这里顺便提一下:乔杉为什么可以有那么多笑点?
不是段子有多好,更不要提什么喜剧结构,
而是一个快手式的屌丝人物,
跟五环内人模狗样的精英人物,坐在了一张饭桌上,形成巨大反差。
精英人物视乔杉为取乐小丑,而乔杉没羞没臊,一言不合就将精英人物怼下马。
成也乔杉,败也乔杉。
乔杉的这种人设,让观众很难对他移情。
当他回归现实生活时,也没能接上地气。
比如霍思燕与网友的游戏,乔杉要当场揭穿“有没有穿内裤?”
这是非常西方化的处理方式,中国人讲究“家丑不可外扬”。
你当众要让自己的老婆出丑,一点都不好玩,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生命不能承受之尴尬。
原作中那种“令人心底发凉,无法呼吸之痛”,自然就丢失的一干二净。
佟大为与奚梦瑶的人设也是喜剧式的人设。
当众秀恩爱、做女上男下式深蹲、“你的永远是你的,我只要你是我的”之类的台词,
这些桥段也特别“失真”,明显是故意演给观众看的。
其实,这都是为“喜剧效果所害”,
只要是奔着逗笑观众而去,观众就很难移情。
所以,我们很难代入到佟大为这个怀才不遇的编剧的心境。
最后的洗白也让人厌弃,创作者为了自尊连自尊都不要了。
心理医生与大学教授算是比较正常的人设,但戏份比较少,心理医生故意把大学教授的裤子弄湿,两人独处时却只是两句无聊的废台词,给人故弄玄虚之感
另外,心理医生出轨的情节隐去了。
马丽的女强人,我认为是最失败的,最后的说教,太减分了。马丽啊,你还是继续搞笑吧!
这样的话,后半段没有了乔杉的段子,观众又无法移情到人物身上,
就特别像看狗血剧,但又没有狗血剧刺激。
所以,这是国产喜剧的另一根本性问题:
喜剧人设与观众移情相冲突。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然能!而且很简单!
只要让人物的每一个行为都基于人物性格,都有合理动机,符合逻辑就好。
可以参考的有许氏喜剧、周氏喜剧、宁式喜剧等。
总之一句话:别靠段子搞笑。
可惜这对国内喜剧人来说,未免太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试过下班以后不碰任何电子产品。。前两天可能会感觉有点不适应。但是过了适应期以后,你就会发现别人都在玩手机的时候。你确实能保持冷静和思考。睡眠质量和身体状况也好了不少。
但是人都是这样,很多时候知道对自己有好处的行为,往往也不能坚持。比我我现在明知道该睡觉了,却还在刷头条。。。
总是在控制,和失控的怪圈里轮回。这就是平凡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部电影投资其实很少,差不多就是在一个房间里完成了整部电影,但是票房还不错,就是因为:
首先,它描述的就是当下国人的一种现状,朋友之间聚在一起,各个玩手机,而且它比较夸张的一点就是每个人用各种APP都有了自己的网络伙伴,而忽视了身边的人。有人在游戏中有另一半,有人在直播中另寻新欢,有人因为手机的拍照功能而被他人抓住把柄。
其次,现如今手机给了我们方便,但同时大众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却不知不觉忽视了身边人,这部电影比较现实,看完之后给人无限深思,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成为手机的俘虏,而是多花时间陪陪身边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头条号娱乐领域创作者:娱乐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不知道这个回答为什么不被推荐,那就再编辑一下——
先问一个问题:你的手机愿不愿意被另一半翻看?
想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了吗?下面我来谈一谈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前几天也是刚看过。
前半程笑点不断,后半程开始紧张起来,最后的收尾甚至超越了原版,挺符合国情的特色。
这部电影是对《完美陌生人》的一次本土化翻拍,但是相对于原著来说,又有了很多拓展和深思!
这样一个故事,之所以被各国逐一拿来翻拍,是因为它实在是深深地触及了这个时代中人的痛点,一是夫妻之间的琐碎与提防,二是被社交绑架的无奈与恐慌。
上一篇:从个人角度和安全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国产车、日系车还是德系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