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感觉《来电狂响》这部电影很现实,那么你是如何评价的呢?
手机,电影,的人感觉《来电狂响》这部电影很现实,那么你是如何评价的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你的邀请,作为一个资深影迷很高兴为你解答疑惑,那么我来简单说说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首先从网上的数据来看,评分只有6.0分,算是比较低的分数了,只有五万多人参与了评分然后我来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来电狂响》作为翻拍《完美陌生人》的作品,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去看了这部电影,虽然很有趣,但故事情节有些枯燥乏味,跟原著比起来,虽然更本土化,但是改动确实太大。在看完以后我竟然想到了一首歌《没有手机的日子》,陈奕迅唱的,大家可以去听一听。为什么我会想到这首歌呢,因为我觉得《来电狂响》其实带给我们一些反思的,这个社会信息夹杂错乱,每个人的隐私似乎都暴露在阳光下暴晒。而该不该去看对方的手机呢,这一点我想观众们都有各自的答案,信息化的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变得更脆弱。
总结起来,电影拍得不算太好,演员的演技有待优化,剧本改动太大,看过原版的会难以接受,题材不错,能够引发大家的反思。
好了,这是我的答案,我是一个资深影迷,欢迎关注我,获得更多电影资讯与点评。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说改编的很失败,
把揭露人性的《完美陌生人》,改编的一无是处。
其实,无论从过审角度,还是票房角度,
保留原作的主题,打惊悚牌,未必是聪明的选择。
走喜剧路线,在这个普遍过的不太好的2018年年末上映,
不失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保险选择。
从目前的票房来看,主创们的赌注下对了。
所以,咱们就不要与原作进行比较了。
就这部电影来讲,前半段笑点挺多,
后面也严格依据原作一一抛出紧张事件。
只是整部电影看下来,最明显的感受是:不走心,很难代入到人物中去。
当然,结尾过于正能量是其中一个原因,
但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而这个原因,在我看来,是绝大数国产喜剧都没有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话题稍微扯的远一些。
我们常常评价某部喜剧电影:电影感太差。
这个电影感说的是什么?剧作?演技?主题?特效?
确切地说,应该是电影语言,也就是视听语言。
电影之所以区别于文学作品、话剧、戏曲、小品、相声、绘画,
就是因为它拥有视听语言的特权,包括光影、色调、焦距、景别、角度、音效等,
让观众怎么看、看什么、看多少,空间如何呈现,这是电影美学的自觉追求。
文艺片更容易在电影节上获奖,就是因为它的视听语言特别讲究。
毕竟评委看重的就是这个。
类型片里面,当然也有视听语言比较好的,比如恐怖片。
比较差的,你也许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喜剧电影。
国产喜剧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更是灾难级的表现。
这也是开心麻花电影为什么总被诟病电影质感缺乏。
开心麻花的强项是舞台,由话剧改编成电影,
主创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把舞台上反复打磨的笑点最大化呈现、以及主线如何扩展。
至于电影质感,成为他们不太关心的部分,或者说是还没有来得及关心的部分。
反观其他类型片,比如动作片、武侠片、悬念片、爱情片,恐怖片,
或多或少都需要应用到空间,在视听上会有所作为。
而喜剧片,段子好笑、表情夸张已足够,还要什么视听语言。
用黄渤的话来说:“直接抢不就行了,费这事干嘛 !”
国产喜剧电影的低门槛,引得很多小品、相声演员都来掺合喜剧电影。
客观讲,以国内观众对喜剧的审美要求,
你有本事逗乐观众,就足以保证票房的火爆,
再研究电影质感,硬实有些多余。
只是好多喜剧电影,连他妈的好笑都做不到啊!!!
换个角度想,莫非这些跨界艺人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他们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将小品、相声渗透进电影行业,拍出了一部部90分钟的小品,
连结尾的煽情,都一脉相承。
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那么这个电影质感重不重要呢?
讲起来很专业,其实观众并不含糊。
网大VS电影,国产电视剧VS美剧,观众的观感是一目了然的。
《大明王朝》的导演张黎曾说过(大致意思):
你拍一个东西时,用什么焦距、什么角度都应该有讲究。
你看美国电影舒服,就是因为它这些技术用的准。
当你的电影中有60%以上都用错时,观众自然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虽然他讲不出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了国产喜剧电影的一大根本性问题:
国产喜剧电影的小品化演变。
小品就小品吧,起码能让观众笑出来,
但国产喜剧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却是隐性而致命的。
我们以《来电狂响》中的乔杉举例。
乔杉在这部电影里承包了绝大多数笑点。
比如乔杉说:我不在乎她,我会牡蛎精华当饭吃,吃的自己出汗都一股海鲜味?
还有他的口头语:“我讲话......”
观众看的时候,自然会被他逗乐。
我们细想一下,乔杉的这个人设跟他在小品里的人设几乎一样(电影中还加了一个抠门)。
这个人设是非常极致的喜剧性格,在搞笑方面可以说是稳准狠。
但这种人设所要付出的代价是:观众会把Ta当成小丑来取乐,而不会移情。
怎么理解呢?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人物,帽子里有个炮仗,我们会关心他会不会炸伤
如果是一个喜剧化人物,帽子里有个炮仗,我们的反应是:盼着炮仗赶紧响,
我们能预想到下一个镜头一定是,炸的头发竖起来,满脸乌黑。
关于这个区别,我曾经在分析卓别林与憨豆先生时写过一段:
憨豆永远都是傻乎乎的,情商不怎么高、有一颗童心,
到处闯祸,但不会有丝毫羞耻感。
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怎么对待他?
我们会继续看他的笑话!
你不会关心憨豆摔倒了身体疼不疼;你不会在乎憨豆被人欺负了会不会伤心。
上一篇:从个人角度和安全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国产车、日系车还是德系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