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些90后很迷茫,而且有点自卑,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的,迷茫,自卑有些90后很迷茫,而且有点自卑,这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 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7、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90后处于成年早期,且在刚刚进入成年早期阶段。所以对于这个阶段还在适应中,也喜欢表达出来,所以看起来好像迷茫和自卑突出。其实这是都存在的。对未来适度迷茫对自己适度自卑,并不是心理问题,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只有过于迷茫,自卑,以至于影响了个人日常生活,才是需要心理干预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温室里长不出叁天大树,90后从小没吃过苦没受什么累,缺乏独立生成的能力,心气又高,苦累脏的事又不想做,好的工作又难找,随着年龄增大,当要自己面对生活时无所适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不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你还没有为之奋斗的事业,一个人只要有了奋斗的事业,自信,方向就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并不是90后独有的,现在很多的80后也是会经常感到迷茫。
现在的年轻人感到迷茫而且有点自卑个人感觉有两个方面导致的。
第一:现在的社会都是会有一些攀比的心里,90后本身就是刚踏上社会不长时间,会和很多的人接触,和不同层次的人接触,比如在工作中会和很多的80后接触,很多的80后已经是很多公司的中流砥柱了,不管收入也好还是言谈举止也好,也都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刚迈入社会的90后遇到他们肯定是会有些的自卑。
第二:很多的90后大学毕业,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到正常的工作当中,找到一份工作并知道怎么去做,没有任何的头绪,与人沟通和交流当中也跟不上现在公司的步伐,这个也是一大障碍,时间长了就慢慢的会有一些迷茫和自卑。
如何才能消除这些问题呢?个人浅见,只有在工作当中努力的工作,继续学习,更多的与人交流,与不同层次的人多接触,慢慢的学习别人的那种自信和言谈举止,久而久之,肯定是会把自己的自信心和能力提升起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有的不安和焦虑都是因为每天都在瞎想却没有付出行动的后果。
上一篇:你如何理解“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