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如何理解“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
自己的,意思,都是你如何理解“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尽管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只要能取得最大公约数的事情就属于“善事”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事大非面前还有一句响彻云霄的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一个国学爱好者,现对这两句名句发表一下浅见:
个人认为区别事物之见的差异、本质、是非要从其本源着手,这两句名言很好地诠释了佛、儒两家的思想。“非己所安,外加于物”来源于佛学,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来源于儒学。佛学讲究的是“我”,一切以清净无为至上;而儒学讲究的是修身治学。“非己所安,外加于物”着重强调“己”,也就是对“我”把握控制,意思是自己感到不安乐不安分的不要强加给任何外物。举个例子,我的两位好朋友动起手打架了,怎么才能让他们收手停止呢?从佛学角度讲,能让他们停止的最好方式就是各自或一方放下“自我”,他们每一个人可能有自己的怨气和理由,但只要不执着于“我”,一切怨气和理由烟消云散,真正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但强调对“己”的控制把握,还要考虑外人的感受。意思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他人,是典型的仁义礼教之术。还拿打架为例,我的两位好朋友大打出手,作为中间的我如何劝和呢?从儒学来讲,如果我直言直语说某一方的过错,可能不但和解不了双方,作为我来说,也不愿这样说自己的朋友,因为可能伤及朋友间的感情!明明知道这样说是不对的,我却这样做了,这就是己所不欲硬是强加给人,所以这不是儒家的仁教礼仪,也不是劝和的上上之策。智者的做法是先让他们停下手来,分析他们打假的原因,然后用高明仁教思想说服他们,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心底里佩服我这个劝架人,这就是“要想先正人必要先正己”的儒家高尚思想礼仪。
马云对佛、儒、道学说精神深有体会感触,他曾说,“阿里巴巴现在有很多钱,如果把这些钱财看作是我的,那麻烦可就大了!”这句话很有哲学味,从佛家来说,阿里巴巴是马云一手创建起来的,如果马云一味地执着于“小我”,阿里的所有都是他的,那不只是马云的不幸,更是阿里这个“大我”的不幸!从儒学来讲,马云将阿里看成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阿里人的!这是一种仁道师范,更是一种高超治学风范的提现。掌门人只有这种高尚仁义的学术风范,才能更好的赢得手下人的服从跟随,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奋发前行!
虽然举得例子有点暴力,但有时暴力才能更真实的说明问题,您对佛、儒两家有何看法呢?期待您的精彩评论留言,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句话都很有道理,对自己都有害无益的事,就不要做在自己之外的人身上。自己都讨厌的事,就不要做在别人身上。这都是将心比心善待他人的意思。但道理归道理,关键是人们在很多时候由于自己的喜好和对好坏的分辨缺陷,总会错误应用这些道理。比如一个人喜爱吸烟,他就认为烟是好东西,见人就递上香烟,来个几所欲,施与人。如果你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他就会说,这是礼貌尊重,我既然不愿意人不尊重我不讲礼貌,我怎么可以不礼貌待人尊重朋友呢。所以,道理虽好,但因为人的不识好歹,还是会出差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两点论,两分法。只强调事物任何一面都是偏颇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句话,有相似和相近的意思,都是圣人教人的理念。“非己所安,勿加于物”,意思更为广泛,物——不但指生物,也指动物及植物。因为在佛家看来,万物皆有灵;自己感到不安的事,其他人、动物、植物,同样会感到不安!所以,不要将类似的事,强加于他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已之所欲,亦不应硬施于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用海绵点什么小药钓鱼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