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对农村以操办各种名目为由,实际目的却是收礼的行为持什么看法,为什么?
酒席,农村,都是大家对农村以操办各种名目为由,实际目的却是收礼的行为持什么看法,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家对农村以操办各种名目为由,实际目的却是收礼的行为持什么看法,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大操大办,奢靡成风的繁文缛节,让一些农民觉得“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了。随礼、随“份子”成为某些人行贿受贿、敛财工具。为了把自己随出的钱收回来,可谓绞尽脑汁,巧立名目,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我们当地垒个猪圈,砌个厕所,加盖一个厢房都要随“份子”。还有村干部,稍微家里有啥事,大张旗鼓的收受礼金,一位乡长,一年工资不够随“份子”,还要欠下2——3万元债。如今,我们当地有“生日宴”、“满月宴”、“月子礼”、“周岁宴”、“升学宴”、盖房子“出水酒”、结婚“喜宴”、嫁女“恭贺酒”、送“三十六岁礼”、老人整寿礼、老人去逝“烧香礼”、生病、受伤“慰问金”、乔迁搬家礼、当兵服兵役“贺礼”、打“寿材”也要收份子钱……。真是枚不胜举!每年普通农民一户“份子”钱要1万元以上,让一些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捉襟见肘,不堪其扰!
每年要出一、两万“份子”钱,使一些农民迫不及待地想把“份子”钱“捞回来”,否则吃亏了,于是,家里有点事,就准备大操大办,广发请帖,收了请柬,就必须随“份子”、随礼,普通邻居都要200元,沾亲带故地要随400元——600元,三代以内血亲1000元——10000元。农村有句老话:“伸手不打送礼的”。人家送礼来,不能拒之门外,碍于面子,又不能不收下,留下三分薄面,日后好相见,只得开始收随份子钱,操办一场。
农村送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还是送实物,以针织、五金、家电、日用品送礼,到了七十年代末,我们当地开始送现金,记得1979年,我们当地“份子”钱只要2元、5元,年年加码,发展到如今,人们只认钱,不认人了,钱没有温度,也没有半点人情味,更谈不上亲情交流了,送礼已经变味了。中华民族乃礼仪之帮,但这“礼”,不要为了敛财,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友情、亲情、人情更加亲近、亲密,更加巩固,大家在一起交流、沟通、渲泄,增加互信,消除隔阂,增进友谊、感情。希望农村随礼,还是回归送实物,一切从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对农村以操办各种名目为由,实际目的却是收礼的行为持什么看法,为什么?
其实哪里都一样,不仅仅是农村,城里也很多,只是大家的交际圈子不同,不能知道其中的路数罢了。城里人各种巧立名目的酒宴多了去了,就连过生日,也要过两个,一个阳历,一个农历,都要摆酒席,不要问为什么我知道,参加过。
但是在农村,却是也有以各种名目操办酒席来收礼的,也就是说这些“名目”可有可无,并不值得大事操办。看过一个好像是笑话的资讯,说某地区的农村人就热衷于此道,今天你家请客摆酒宴,明天我家摆酒宴,大家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在请客送礼上面了,结果一年下来,挣的钱都花销在了人情往来上面。
农村老俗话说“人情债难还”,农村人极为看重人情,因此才会有你来我往的请客吃饭状况。但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苦不堪言的累赘,吃不起了,农村请客送礼现象似乎陷入了一种“死胡同”,“恶性循环”,怎么也转不出来了。而且年年水涨船高,大家苦不堪言却只能默默承受,毕竟规矩不是谁都能打破的,你要鹤立鸡群搞特殊,最后就会被孤立。
看过一个笑话,说有个地方的农村,有个人家,天天被村里邀请去吃酒送礼,自己家却没有办酒席的由头,心里很苦恼,天天去送礼也不是事儿啊。有一天家里的老母猪下崽儿了,突然灵机一动,何不为老母猪生崽儿来办场酒席?于是全村人都来吃酒席了,终于见到回头钱了,把这家人乐呵的做梦都能笑醒。
在我们老家,现在待客办酒席,确实是可以赚到一些钱的,但作为邻居来吃酒席,赚不多的,一般都是亲戚朋友随的份子钱比较大。因此最后都是“坑”了亲戚朋友。一桌八个人算,如果都是邻居,每人100元,也就800块钱,一桌酒席成本450块钱左右,赚不多,但要是亲戚朋友,那就翻番了几倍了。
就说很正常的结婚办酒席,男方待客办酒席很正常。现在女方家里也有待“回门”宴酒席的。以前只待给新娘子“添箱”亲戚,现在也是全村都待,也算是为了收礼吧,毕竟没有儿子,以后也没有理由待客办酒席。虽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有钱赚了,但也架不住吃喝呀。以前农村老辈人说“人情债大似天,顶锅去卖也要还”,现在看来,就是借钱“咬着牙”也要还啊,毕竟“脸面值千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乱整无事酒是因资金不活想的一种办法,国家只要出台政策整无事酒的户一但受举报不得再享受国家一彻惠民政策,这样可彻底度绝乱办酒席之风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赢利为目的整洒风,不仅花费人们的财力,而且还花费精力,这种不良风气,应出台正式法规,彻底治理,有些当地政府部门也偶尔禁止一下,但无囯家法律支持,只是下点毛毛雨而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