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的人,知者,道德经《道德经》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道之君行不言少言之政,顺其自然不扰民。不知道之君,行有为之政,则乱由此而起。
自然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大智慧。老子五千言说的就两字,无为。
做人修身无为,少言之,可以参见大辩似讷。天下之乱,在于争名争利,不尚贤,没有名可以争,人们也不在乎名,自然少很多纷争祸乱。老子的智慧参透,然后弘扬无形中可以消除很多灾祸,平添很多福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很多人因为这句话,产生了很大的错解。
通常都解释成,把知当成智慧的智,这是一错。或说是知道很多比较明白的人,是不大说话的,反倒是半桶水的人,比较多嘴,这又是一错。
我们来分析下,比如这是智慧的智,那就是很聪明睿智的人,就不喜欢说话了吗?喜欢说了就代表没智慧了吗?真的是半桶水的人晃荡,真正的明白人,只是作为旁观者,那就对了吗?这一切,都是不合理的说法。
老子所讲的知,是知道道德的道理,并在行为中体现的人,这才是知者。可是真正要达到这个境界,那是非天和地不可,他们就不说的嘛。我们人能不说话吗?不能,那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修行,闭口不语的修行,这样才能体悟道德的奥秘。要不然,整天嘴巴说这说那,自然是被周围事物所干扰,永远只能看到片面的,自然无法体悟道德的真谛。那也可以讲,身为人,有一张嘴,要真正明了道德奥秘,是非常难得,因此,也就是言者不知了。
可以讲,道德经是老子讲的,所以,老子也只是提出,而未敢讲他就深明道理啊。本人命理师陈一宏,欢迎关注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明白《道德经.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 的意思,首先要知其五十六章的无字标题密码是:七二十四(随九九乘法表排的),全章都是以此论述的。
中华文化、龙、应用数学的七午是龙的组成部分:马首(道首)代表交换、票决等马跳跃的意思;二丑是龙的组成部分:牛鼻子,代表对方提不同意见;十四是:龙鸡手,代表工作等意思的十,制止用龙兔腿,代表法纪规矩的四。
按此应用数学说操作原则,即这句话的真意:交换、票决的“七”时,不能用法纪规矩约束其无记名无言地反映不同意愿,如马跳跃跨越时不能用马绊约束。
知道此意思者,不靠发言反映,靠投币、票说话,为智者;靠发言提不同意见的\"二\"者,不知此理,也是无知的。
所以要“塞其兑\",即不言“说”,去言就是塞\"兑\"…… 。”不信你看一下《道德经》的文艺版《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大包干”责任制,就是说这一不完全的市场交换方式。详见拙著《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包括《道德经》译文)五十六章回。
(文/刘树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为与体合真,故无所言。言为非体见一,故言为有所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本意为:真正知晓道理的人,不用言语而用实践去证明其懂得;用言语去证明自己知晓道理的,常常是不懂装懂的人。李耳告知后人,要知行合一,身教重于言教,一个人要身先垂范,依道勇于实践,如此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而其相反的人,整天夸夸其谈,炫耀自己的才智,而不身体力行,为社会创造真正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如此一类人知行不合一,其知往往不是真知而只是不切实际的玄学与错误的见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家之所以越走越窄,就是不切实际,故弄玄虚。想说又不说,想做又不做,自我陶醉。
道家最后衍生的道教也是五花八门,举步维艰。
儒家为什么能够绵延不绝,因为人们需要他的存在。
自古一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