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如何看待“中庸”二字?
中庸,孔子,的人你如何看待“中庸”二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喜怒哀乐也应该是自然之道的必然,然而道的本质并非喜怒哀乐能够探知。喜怒哀乐如果是台风海啸,道就像是水蒸发为云,云冷却为雨。
中庸之道,更像是理性主义方法论:寻道者,须知喜怒哀乐只是表象的表象。今日子思若知中庸被视为调和主义,定会痛骂龟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见之《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为德。道,德,孔子是分别论述的。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天生德於予”。显然,德与道不同。
据说孔子之孙子思作《中庸》。不过,《中庸》一书把“中庸”当作了“道”:“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也。”
显然,子思的《中庸》之达道,孔子的“中庸之谓德”,相矛盾。
《中庸》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子思生活的年代,怎么会有秦始皇时才有的车同轨,书同文?及汉董仲序提出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同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二字关键是怎么去理解庸字,是把庸看成是用的通解字呢?还是看成是平常的意思。我理解是,中为东南西北中的居中的意思,庸可作用的通解字,也可以作为常态去理解。
东南西北的关系是各方顶尖的关系,相互是排斥为主的关系,东非西(西非东),南非北(北非南),即使是有点兼容也都是左右偏移,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所以,东南西北四个角都是特长生,只有中才是兼而有之的全才,但无特色而平常,因平常而被常用,所以,中庸应该是最有用的,因为中庸的适应力最强,最广谱,因此庸又最具德,道德道德,道是自然规律,德是顺应自然规律,中庸因为适应性最强,最能顺应自然规律,所以相比东南西北也就最具有德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对中庸理解和悟道是,中庸并非是那么高深和深不可测或难学易懂,他应该是多数人都能理解和应用的实用知识,简单的说就是对一切事物和行为方式,如何正好和恰到好处,当然还有一重要因素是天意,这正真悟透又并非三言二语能说的清楚,比如,你给一个亿万富翁几十万,他不会太在意,但假如你能给他他最喜欢最需要的,虽然价值不大,但他会很在意的,这只是中庸一癍点,正好和恰到好处它包罗万象,这里仅举一例,点到为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庸给人感觉呆板僵化的。其实中庸不是走中间道路,也不是老好人和稀泥,中庸是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是自然,道法自然。中庸是面对问题,遵循自然的意思。但今日之河不是昨日之河。中庸不是死的而是活的,面对时刻变化的外在需要顺应变化,做出最徍的选择,中庸不是躺在床上混吃等死人的托词,中庸是智慧的体现,内在的勇气,和于自然的勃勃生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的说就是“平衡”之道。
即凡事不能走极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中庸”,只有孔子的解释最权威,其他人说的,听听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理解“中庸”一词,就要明白中华文化、龙的造字规则,否则解释不清楚。“中庸\"的可操作意思不是折中的意思,而是:中国龙(五中)文化能用于日用的平凡生活中,岂(庸)有平庸的人吗?“庸\"(岂)可弃乎(吗)?
上一篇:人们总喜欢亲近和帮助自己觉得有好感的人,那么人们这行为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