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
恶意,动机,推理小说如何评价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好意思,没看过,无法置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两天读完了这本书,最令人惊喜的就是这本书的写作角度。采用不同人物的手记,对同一事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描述。结局朴实迷离,不知道谁的角度是正确的。
结局变成了两人之间的对质,看似浅显的结局得到了升华,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深深的恶意。
《恶意》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因为恨万劫不复。
自认为白夜行第一。恶意第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神一样的作品存在,无论是主人公野野口的塑造,还是日高,初美及加贺警长,都有不一样的感觉,由于野野口″性格上的缺陷″产生的恶意,而导致对自己的同学好友恩人的日高的谋杀,而后编造了连环扣式的故事,去掩盖事实的真像,奇中有奇,不是加贺警官的坚持,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真像的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东野圭吾所有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人性中时而显露出的恶意有时候包括你自己都会脊背发凉。只是有一些被克制住了。有一些压抑不住变成了罪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这本小说自己没有读过,我读过东野圭吾的假面饭店,作者真正堪称悬疑小说的掌门人,悬疑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所有猜测都是徒劳,到尾声了真相才浮出水面,而且结局依然埋下伏笔,向作者致敬!同时也感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说中我了!故事情节属本格推理创新套路,难怪一举成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恶意》是一本手记体推理小说。手记叙述历来是推理小说的惯用表达方式,第一人称视角易于促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视角与感受的潜在同化,便使得作者更有机会、更顺利合理地利用心理盲点巧布迷局,引人入彀。自阿加莎·克里斯蒂颠覆华生模式之后,手记叙述与第一人称就告别了百分之百忠实、安全系数不容置疑的时代,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新本格推理潮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叙述性诡计的外延一再扩充,已渐渐将第一人称视角推到了\"绝对不可信任\"的另一极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蒙蔽的对象是读者,还是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是分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是否属于叙述性诡计范畴的一条分界线,《恶意》中的手记叙述,大体上并没有迈向叙述性诡计的彼岸,加贺恭一郎视角和野野口修视角的双线结构的运用精巧而大气,随着阅读进程,读者必须不断回溯前文,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立场和猜测,在小说由直进单性延展到立体迷宫的过程中,阅读的乐趣也因此得到最大的发掘。 作为一部手记体作品,《恶意》环环相扣的侦破进展百转千回,将手记体叙事的发挥得淋漓尽致。
颠覆传统
东野圭吾认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其实还是会在无意识之中,去对故事的结局做一个想象。而我想所谓的意外性,应该就是对于这种想象的一种背叛。\"其实有些东西之所以让人感到\"意外\",并不是它超出了读者的事前想象,而是它原本就隐藏在某处,只是读者并未发现和重视罢了。这种对本格推理创作模式的反拨,集中体现在贯彻\"解明动机\"要素的《恶意》中,它可说是东野在踏袭传统推理小说元素之下,却又充分呈现了属于现代风貌的鲜明代表作。当然,这种作品中的时代感也正是作家对于所处的时代、社会能够予以细致观察的佐证。
《恶意》与之前的推理小说不同,东野圭吾淡化谜团,淡化凶手的身份,把重点放在\"犯罪动机\"上,《恶意》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凶手就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对犯罪动机含糊闪烁。在之后三分之二的篇幅里,\"犯罪动机\"成为唯一的悬念,作品中加贺通过不断问询凶手,犯罪动机也不断发生改变,从开始的\"影子作家\"到与日高前妻有染,直到最后的只是憎恨日高邦彦,恨意层层深化,逐渐将真相拨开,呈现在读者面前,将\"人性\"中深沉的恨意展露出来,让人不寒而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