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
恶意,动机,推理小说如何评价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恶意》是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于199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畅销书作家日高在移居加拿大的前一晚于家中被杀。根据对现场的勘察,凶手——作家好友野野口修很快落网,而且对罪行供认不讳、但求速死,但是却对作案动机语焉不详。这不免让人们发生疑惑:
他当真是罪犯吗?他究竟为何杀人?
随着隐情被逐渐揭开,平淡无奇的事实真相,使得众人感到如同坠入万丈深渊般的寒意……
这可以说,是一部日本版“农夫与蛇”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好心并不一定得到好报,善举也并非都能换来对方的诚意。
善良的人们,要睁大你们的眼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实际上,我对这部作品读得不深,不敢妄评。只是谈一点读书感想,不妥之处,列位看官幸勿见笑。
东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说天王级的作家1996年出版《恶意》。这部小说被看作东野圭吾挑战悬疑推理小说极限的巅峰之作。
现在,很难有心情读这类悬疑推理小说,但在“百忙之中”还是翻阅了这部神作。仅从故事情节和推理来看,感觉其中还是有套路。我比较喜欢看各类的侦破电影,尤其偏重于纪实侦破查案片。看得多了,自己反倒为自己设定了一些套路。即便是再复杂的案情,只要是破获了的,真相原本并没有想象的复杂。日本的推理小说在案件的破获过程中,当然也逃不脱一套基本程式。东野圭吾的另一部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可谓奇思妙想了,但这类李代桃僵的犯罪,其实也在现实中有多起案例。
爱奇艺2017年独家播出的《无证之罪》,实际上比《嫌疑人x的献身》更为曲折,故事设计也更为精巧,推理、悬疑也丝毫不亚于日本推理天王。当然,《无证之罪》不能洗脱借鉴的嫌疑。
但是,从《人性的证明》开始读日本的推理小说,就感觉到日本作家在写这类作品时,只是把悬疑推理作为一条吸引读者的故事线索,通过故事的发展,来揭示背后的人性,批判当时的社会现象。无疑,这个“套路”也充斥于东野圭吾的作品之中。故事是大家都讲过、都听过的故事,想象力再丰富的推理天王,要讲出一种新的犯罪,构造一个史无前例的刑事案件,也是极端困难的。而把看似陈旧的故事与时下的人性和社会结合起来,必然会有新的面貌呈现,必然会给读者带来新的震撼。
《恶意》最后所揭示的杀人动机,才是令人震撼的。这个连罪犯都无法解释的杀人动机,仅仅只是“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这种动机实际上在我们的脑海中时常涌现,即便是没有杀人的“恶意”,但对于令我们不爽的人,可能会因为某个小事情而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尽管这种非常正常的人性,但也是一种“恶意”。
刑事犯罪的侦破中,重要的一环是了解嫌疑人的犯罪动机。而有的犯罪动机却往往令人莫名其妙。而且,还有的犯罪根本没有动机,只是突然冒出来的“恶意”便无情的剥夺了别人的生命。对于是否只有动机就会杀人,还是发生命案必须要有大家都认可的动机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正是在这样一种灵感的启迪之下,《恶意》被东野圭吾隆重推出了。
现实中,我们甚至都有这种“恶意”的动机,但在道德、法律和人性修养的约束下,这种“恶意”并没有转化为恶果。但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压力,也往往让人性的“恶意”突破自身的束缚,转化为犯罪动机。这种“恶意”经常以“一闪念”的突击方式,走向了反人性的一面。因而,这种“恶意”实际上是一种反人性的恶意。
我早年的一位校友,无情的手刃了同窗至交。命案发生后,公安部门竟然无从破案。事过几年,案犯不能抵御良心的谴责,便给被害人的父母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承担赡养义务。被害人的父亲是一位退伍侦察兵,见到此信顿生疑窦,便把这封信交给了公安部门,这才破获了这一起悬案。当问到他的杀人动机时,他的供述令人大吃一惊,原来,是因为他暗恋那位素不相识的女校友。就是这么一点点“恶意”突破了人性防线,制造了一起惨案。
读《恶意》最大的启示大概就在于此,人的恶意是随时都存在的,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能把“人之初,性本善”当做信条,假若人类都是“性本善”,那还要道德、法律、教育干什么呢?
再多讲几句这部作品的新奇之处,也是套路以外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法。东野圭吾曾经说过:“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其实还是会在无意识之中,去对故事的结局做一个想象。而我想所谓的意外性,应该就是对于这种想象的一种背叛。”所以,在整部作品中,作者以手记叙述设计了加贺恭一郎视角和野野口修视角两条线索,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让读者在双线结构的模式中付出阅读的努力而增加阅读的兴趣。同时,以最普遍采用的开局引读者入彀,然后,淡化凶手,把主要篇幅着重于犯罪动机的探讨。而犯罪动机其实就是这部作品的主旨,也就是“恶意”之所在。东野圭吾的狡黠,让读者大感意外,这也是这部当代悬疑推理小说成功的另一个因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恶意#
有一些人把对方的好意当成理所当然,甚至是一种扭曲的、打心底里的恶意,不懂感恩,你的善意有一天会害了自己,那就悲剧了。真的处人遵守平衡法则吧。
单纯的“我就是看你不爽”(我承担这种情况有,并且持续有)我劝你想得不要太多,不要自我敏感,不要把羡慕变成恨。凡事讲究度,做人也匀称。
书里书外都一样的恶意[泪]。
共鸣了[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