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对《乡愁》是如何理解的?
乡愁,故乡,游子你对《乡愁》是如何理解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对《乡愁》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乡愁是什么?应如何理解?我认为,乡愁不仅仅是一首诗,一副画,或者留住青山绿水,更重要的是要留住我们的根,更进一地留住农村里的人,让农民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当下,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里的乡村,青壮年甚至于中年人都想方设法离开故乡这片热土,忍受着亲人长期分离的打工生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甚至于演变成空心村的现状,的确应令人深思和忧虑,当农村面临地无人种,大量撂荒浪费的情形时,就已经是很严重和危机的农村问题和社会问题了。如果一个国家发展到,农民的儿子不愿种地,军人的儿子不想去当兵,工人的儿不乐于当工人,教授的儿子不甘心上学的地步,那将是个什么情形。说实在的如今在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子女,对祖辈、父辈靠种地为生感到羞耻,80后,90后,00后宁愿背井离乡去吃苦受累打苦工,也不会留在家里种地,这是为何?是因为农村发展滞后,即是大发展四十年来,农村仍然落后于时代,农村的短板仍然是短板,我们亏欠农村、农业、农民太多了。农民虽然是个普通的群体,但也是最庞大的群体,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甚至遇到国家处于困难的时候,农民们也是倾其所有,为扩大内需,提震经济买单,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等,产品滞销时或者过时时都会被推到乡下搞所谓的惠农补贴等等。我们最大的乡愁就是,让世世代生产和生活在农村的父老乡亲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明显改变,让农民活得有尊严,有获得感。这才是我们最朴素也是最发自内心的乡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写乡愁的文章不少,可我最喜欢台湾作家余光中的那首《乡愁》诗。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祖籍福建,生在南京。1949年赴台学习,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此后一直生活在台湾。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是1972年写的,诗中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表达对祖国大陆无限的眷恋,虽然生活在台湾,却时时刻刻盼望着祖国的统一,盼望着回到大陆母亲的身边,表现了作者伟大的爱国之情。
2017年,也就是我退休后的第二年,因为憧憬外面的世界,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我第一次跟别人出去打工(看大门),一天我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余光中先生逝世的消息,读到了作者的《乡愁》这首诗,那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地流了下来,我想起了家里八九十岁的老父母,我后悔不该出来打工,把年迈的老人丢在家里。爹,娘,您可安好?儿子不孝,明年我再也不出去打工了,我要留在家里陪在您身边。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父母那望穿双眼的目光,
乡愁是妻女担心和期盼的念想,
乡愁是兄弟姐妹的祝福,
乡愁是游子归心似箭的翅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乡愁是游子在他乡对父母及家人们的思念。是思念故乡水土一种五味杂陈的情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乡愁是游子在他乡对父母及家人们的思念。是思念故乡水土一种五味杂陈的情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乡愁》的主人翁明显是去了台湾的大陆人,老兵拟或其他。数十年背井离乡,数十年音迅隔绝,从少年到暮年,从青丝到白头,乡愁日积月累,离愁郁结心间,思绪哽在喉头,如此人情总难自已,又怎生了得?母亲,新娘,大陆,最让愁肠千转百结。
自古以来,离愁最是扣人心弦,人在天涯常断肠。距离,遥不可及的距离,让许多游子泪目月圆之夜,啜泣相聚之时。
二十多年前辽西山地,月夜,几位老兵凑合小酌,说起远在家乡的母亲和家人,忽然之间就沉默哽咽起来,最平常的乡愁一下就弥漫了。
诗人的《乡愁》是共鸣的,读到的人都能懂。游人的乡愁是珍藏的,看到的人或不识。只要是乡愁,皆缘于有家不能回、有家难以回的痛楚,谁又能不"念天地悠悠,而怆然涕下"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