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秦帝国采用法家治理天下,为何之后的国家没有采用法家思想?
法家,儒家,思想大秦帝国采用法家治理天下,为何之后的国家没有采用法家思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秦帝国采用法家治理天下,为何之后的国家没有采用法家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外儒内法,形儒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兄台,您对“法家”的理解有误。商鞅为秦国制定的战争临时法属于法家,和平年代的法律也是属于法家。“法家”的核心是以法治国。只要以法治国,那就可以视为是法家。法家务实,讲究与时俱进,道法自然。
战国时期,在魏国主持变法的李悝,被后人认为是法家的代表性人物。其实李悝原本是出身儒家,后来才从儒家思想出发制定了有利于魏国的法律。
众所周知,孔子的弟子当中有著名的孔门十贤。十贤当中有个人叫子夏,子夏曾与孔子一起修订过《诗经》等书,在儒家当中声名显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就是子夏提出的。做为儒家思想正宗的子夏,门下弟子之一就是李悝。
李悝受子夏教导,所学当然是儒家内容。李悝被魏王委以重任后,从魏国现实出发,制定法律并推行于魏国,让魏国很快就强大起来。
李悝汇聚各国法律,融合自己的政治主政。编成《法经》,包括《刑》《盗》等内容,形成完整的法律系统包。李悝从儒家的思想出发,上为国家考虑,下为百姓谋利。
《法经》奖励耕织以发展生产;要求政府体恤民情,不要过度剥削百姓;奖励人们战场立功等,还包含其它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制,反对腐败。
可以说《法经》很严厉的为国家的意图而服务,奖励耕战。又体现了儒家宽厚的“仁”,富有人情味。
《法经》对后来的吴起和商鞅,申不害等人影响很大。在他们身上,都能找到李悝的影子。比如商鞅变法,就是把李悝奖励耕战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全无仁慈,全是暴戾之气。
李悝因为《法经》被称为法家,其实李悝骨子里仍是儒家,写了不少的儒家作品。
可见法家与其它学派的冲突,只是讲以法治国,仅此而已。至于是战争阶段的严苛之法,还是和平时期的宽厚之法,并无二致。
回到商鞅变法。若商鞅能活到天下一统,定会亲手重新编一部宽厚的法律,以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至于当时为秦孝公作的法律实质是战争临时法,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当然免不了过于严苛。
试想,如果法家不与时俱进做出改变,只知因成守旧。那法家就失去了“务实”的精髓,再讲“以法治国”就只能是误国误民。(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秦很快就灭亡了,让人觉得法家思想无法治理天下。
法家思想有几个主要的点:
1、财富来源于土地农业。
2、以最大的努力、用一切的手段将所有人赶到农业生产上去。
3、一个人有了一定的财富就会不再重视农业,所以要用战争的手段将他们的财富消耗掉。
4、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所以对农业与战争进行财富与荣誉的奖励,对不参加农业与战争的进行打压。
5、为了保障人人都依附在农业上,国家要对土地进行私有化的保护,就需要国家法度的保障,所以要严刑峻法,不能让任何人有任何机会破坏农业生产。
6、国君作为国家法度的制定者和来源及维护者,要消灭掉所有威胁国君地位的组织或个人,所以不准世袭、父子必须分家,任何人违法都要接受法律的惩处。
7、制度的推行需要人来做,每个人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再考虑国家的利益,所以要取消分封制,行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与罢免,杜绝分封出去的形成利益集团不听从国君的调遣,破坏国家法度。
8、编户齐民方便收税,施以重税使人贫穷,贫穷才会勤奋种地拼命打仗。
9、战争失败的危害很大,所以要激发人战场上的潜力,战争开始整个国家要统一行动,所以文字、度量衡必须统一。
10、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与消耗掉所有平民的财富,发动战争时到动员到每一个人,所以要施行郡县制。
11、商人与说客对农业生产没有帮助,还有副作用(商人和说客如果赚钱和荣誉高于农业,人就不去耕地了),所以对商人施以重税,禁止说客的活动,使人思虑单纯,专心耕战。
12、为了保证国家法度的实施,推行连坐法。
这些就是法家特别是秦国法家的一些思想,极端的重视农业,打散西周以来形成的自组织,国家只有一种组织结构就是国家组织。在秦国统一全国之后,秦国让然通过战争的方式去消耗平民的财富,而取得的都是一些不毛之地,根本就有多大的开发价值,所以很快就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覆灭。
汉朝统治者在思考秦朝覆灭的原因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朝的指导思想---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刚硬没有中间地带,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缓和区,所以汉朝及后代都大行分封。
法家不重视教化的作用,后世的朝代因为和平期远远大于战争期,在和平环境下的统治成为统治者思考的主题。汉朝及之后的朝代开始以对外开拓变成了对内治理,因为害怕民间力量所以取消了普遍兵役制,并且开始打击地方势力。
秦朝以战争来消耗平民财富来统治平民的方式,在汉朝看来是秦朝二世而亡的最大原因,所以采取黄老之术,开始修养生息。但一段时间之后,贫富分化非常严重,国家急需找到新的治国手段,最后在汉武帝的时候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为什么会选择儒家思想,还有为什么后世一直选择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儒家解决了法家无法解决的,在人有了一定积蓄之后,不再听从国家召唤,不再服从国家管理的问题。
法家以个人为单位来治理国家,而儒家以家庭为单位治理国家,家庭内部矛盾由家族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国家解决。这样就大量的节省了国家的管理成本,皇权不下县,说的就是农村自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