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袁世凯之子为何最终靠吃烂菜叶为生?
他的,德国,长子袁世凯之子为何最终靠吃烂菜叶为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袁世凯带着皇帝梦灰飞烟灭,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太子爷袁克定在分得了一大批财产之后,迁居天津隐居。其实,靠着那一大笔遗产,袁克定完全可以过上不愁吃穿的中产阶级生活。然而过惯了钟鸣鼎食养尊处优的生活,袁克定向来花钱大手大脚,又喜欢古董字画捧京剧名角,加上不懂投资理财,很快就坐吃山空。到了晚年常靠表弟张伯驹的接济度日。(这其中也有各大军阀对其的恶意掠夺,河南的祖产直接被国民政府扣押,古董字画也被冯玉祥整车截留。)
在他最凄惨的时候,居然靠一个一直忠于他的老仆人出去捡白菜帮子蒸窝窝头吃。不过袁克定还是一直保持着大太子爷的架子。每次老仆端上饭菜之后,他都一定要系好餐巾,用刀叉切着窝窝头吃。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土肥原贤二看他还有些影响,希望他加入伪政府,袁克定思量再三,决定为了民族气节拒绝这一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袁世凯有一个妻子,九个妾,共十七个儿子。不可能都吃烂菜叶为生吧?所以题主设计的问题是不客观的。
老大是“坑爹”的袁克定。晚年尽管生活潦倒,靠老仆人捡烂菜叶和朋友的帮助,宁死也不接受土肥原贤二的拉拢变成汉奸。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题主问的应该是袁克定吧。
老二是袁克文,民国四公子之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物鉴赏无所不能,深得袁世凯宠爱。但他不喜欢从政,生性飘逸,与票友为伍,豪掷千金,不善理财,终致生活潦倒,享年41岁。
老三是袁克良。解放后在太原市五金公司工作。老四是袁克瑞,生性风流。袁世凯死后精神失常。
袁世凯儿子太多了。其他的就不说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设问的命题存在认知错误,不是设问者无知就是别有用心!袁克文是袁世凯的次子是袁世凯的朝鲜妾生的,自由聪慧好学但放荡不羁诗酒风流梨园票戏!袁世凯死后每个儿子分了些房产开滦煤矿水泥公司的股票和不多的现金是不够袁寒云吃酒唱戏打诗钟的!没几年就家无余粮了!但京津沪的军阀名仕请他写字画画甚至有钱人死人请他写牌位点主都送成几千上万润笔!但他是清帮的大字辈大佬比杜月笙都高一辈,他在天津的徒子徒孙有上千人三节两寿给他磕头送礼送钱的人很多!他只是过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并没有靠吃烂菜叶子过,他染上心红热死去笔筒里还有20块钱!但死后丧礼隆重浩大穿重孝的徒子徒孙几百人系白头绳白腰带的妓女戏子也有很多!他并没有穷困潦倒只是不经营家业!(第一张是袁克定的弟弟们,第二张是北海模范团时的袁克定,第三张是袁克定的二弟袁克文。)看错了接着说袁克定吧,大公子袁克定在袁公死去分的财产最多自觉维护家族的规矩庶母们的住处,过生日穿大红,弟弟妹妹要违背父亲定的婚约,弟弟下海唱戏他都管!但没有当北洋政客的傀儡,日本人统治平津的汉奸!他的正妻是金石学家清末湖南巡抚吴大懲的女儿,二人解放后贫困吃窝头有过,不久家乡的老亲戚张伯驹把他介绍到文史馆任职薪水不薄,后来提到袁世凯不说窃国大盗只说先大总统被辞退!在北京按城市贫民安置并没有衣食无着!打破了袁家男丁不过六十岁的魔咒,活到七老八十而终,子孙多有俊才至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第一个儿子,曾留学德国,通晓德语和英语。早年娶了湖南一吴姓巡抚的女儿吴本娴为妻,袁克定属虎,吴本娴属龙,按旧时的说法是相克的,可袁世凯为了攀附,也就不斤斤计较这些了。可是,袁世凯是真的不计较吗?按迷信说法,只有找一个属鸡的姑娘来“牵一牵”,才能破解,化凶为吉。吴小姐过门还没到一个月,袁克定又找了一个叫马彩云唱戏的做姨太太,隨后又娶了第二个姨太太。他不但像他父亲一样爱娶姨太太,而且好“男宠”,当时,这些被玩弄的青年男子叫做“相公”,天津当时就有男性妓院,俗称“相公窑子”,用现在洋人时髦说法,即所谓“同姓恋”。所以袁克定在北京、在天津都有一些公馆便是他金屋藏娇处:即有女宠,也有男宠。正由于他如此花天酒地荒淫无度,所以袁世凯分给他的一些遗产(现金就有四十万大洋),不多年便让他挥霍殆尽,以典当为生,财产没有了,钱也耗光了,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
当时日本的华北伪政权,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还想笼络袁克定,要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对北洋的旧部产生影响。他那时候经济已经很困顿了,他掂量再三,说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当汉奸。据说他还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并拒绝见宾客,后来还有人将刊登他声明的那张报纸装裱起来,并题诗表彰他的气节。
1948年,张伯驹见其表哥袁克定家产耗尽,生活越来越潦倒,就将他接到承泽园一起生活。当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给袁克定一个馆员的身份,让他在那里谋一职,每月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而他每次拿到工资,就要交给张伯驹夫人以补贴家用,但张伯驹不让夫人收他的钱,说既然把他接到家里了,在钱上也就不能计较。
1953年,张伯驹把承泽园卖给北京大学。搬走后,给袁克定一家在西城买了一间房子,让他们搬了过去,加之一个文史馆员的工作,也算有了个好的结局。
1958年,八十岁的袁克定去世。平时不见往来的亲戚从河南赶来,卖了那座房子。张夫人后来说,花出去的钱就是泼出去的水,不必计较了。袁家曾是这样显赫的大家族,最后也是七零八落,到今天,知道袁克定这一支下落的人恐怕都没有几个了。
上一篇:rk987国产红轴键盘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