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咸丰皇帝临终前,恭亲王请求见最后一面,为何咸丰拒绝了?
咸丰,皇帝,道光咸丰皇帝临终前,恭亲王请求见最后一面,为何咸丰拒绝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咸丰帝当年差点,就因为弟弟比他精明干练,孔武有力,身强体壮的阳刚之气,失去了太子之位。后来还是得了高人指点,打感情牌和仁慈牌,这才把奕䜣的刚勇冷峻形象给打败了。
咸丰帝本来心里,就对这个弟弟,心存芥蒂。可是奕䜣却不知进退,非要给自己的亲娘请封厚葬,这就把咸丰帝给惹毛了。
你把你娘弄个皇后的封号葬了,这是要和我平起平坐啊,小子这是想做皇帝啊。从此以后,奕䜣就被冷处理雪藏了很多年。
知道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把咸丰帝赶到了热河,他才想起了自己的弟弟。不是重用,而是让他留守北京,负责擦屁股。
这个工作,不好做好,搞不好就被洋人咔嚓了。搞的好点,也会被骂一个卖国贼。
但是,没关系啊,奕䜣稳住了强盗,维持住了北京城政局稳定。少了一个皇家园林算什么。
北京城的遗老遗少,当然感激奕䜣的功劳。
但是奕䜣功劳越大,名声越想,咸丰就越不痛快。
咸丰帝逃离帝都,背弃庙堂,狼狈逃串,早就失了脸面了。先是被太平天国吓破了胆,此时又遭到洋人的驱逐,早就没了那份自信和气度。此时身体又一日不如一日,而自己的弟弟,却远在北京帝都,风生水起,似乎大有取代自己的意思。
此时此景,他对这个弟弟,又怕又恨又嫉妒。
这个弟弟这么有能耐,深得官声,让他来热河,岂不是引狼入室?
假如恭亲王到了热河,发动政变,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咸丰帝,是不可能让他来热河的。
在他临终前发布的遗嘱里,任命八大顾命大臣托孤时,恭亲王都不在名单之列。咸丰帝就是想死了,也要压制恭亲王复出。
不见他,就是不想给他任何翻盘的机会。可事与愿违,他走了,叔嫂合谋,还是把顾命大臣给废了,叔嫂联合执政。
当然了,最后奕䜣还是没有斗过深宫妇人慈禧,没过几年,大权逐渐被慈禧一人掌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咸丰皇帝和恭亲王奕䜣,其实相差岁数不大,但就是因为咸丰先出生,就做了兄长。道光皇帝亲儿子就只剩下了这两个。
晚清从道光以后,子嗣不昌,越来越不能生,到了同治光绪溥仪时代,干脆就丧失生育能力了。
咸丰帝体弱多病性格柔弱,又比较好色。尽管皇帝好色是标配,但是好色之名,清朝皇帝里,咸丰和乾隆的名声,是不分伯仲的。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咸丰帝当年差点,就因为弟弟比他精明干练,孔武有力,身强体壮的阳刚之气,失去了太子之位。后来还是得了高人指点,打感情牌和仁慈牌,这才把奕䜣的刚勇冷峻形象给打败了。
咸丰帝本来心里,就对这个弟弟,心存芥蒂。可是奕䜣却不知进退,非要给自己的亲娘请封厚葬,这就把咸丰帝给惹毛了。
你把你娘弄个皇后的封号葬了,这是要和我平起平坐啊,小子这是想做皇帝啊。从此以后,奕䜣就被冷处理雪藏了很多年。
知道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把咸丰帝赶到了热河,他才想起了自己的弟弟。不是重用,而是让他留守北京,负责擦屁股。
这个工作,不好做好,搞不好就被洋人咔嚓了。搞的好点,也会被骂一个卖国贼。
但是,没关系啊,奕䜣稳住了强盗,维持住了北京城政局稳定。少了一个皇家园林算什么。
北京城的遗老遗少,当然感激奕䜣的功劳。
但是奕䜣功劳越大,名声越想,咸丰就越不痛快。
咸丰帝逃离帝都,背弃庙堂,狼狈逃串,早就失了脸面了。先是被太平天国吓破了胆,此时又遭到洋人的驱逐,早就没了那份自信和气度。此时身体又一日不如一日,而自己的弟弟,却远在北京帝都,风生水起,似乎大有取代自己的意思。
此时此景,他对这个弟弟,又怕又恨又嫉妒。
这个弟弟这么有能耐,深得官声,让他来热河,岂不是引狼入室?
假如恭亲王到了热河,发动政变,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咸丰帝,是不可能让他来热河的。
在他临终前发布的遗嘱里,任命八大顾命大臣托孤时,恭亲王都不在名单之列。咸丰帝就是想死了,也要压制恭亲王复出。
不见他,就是不想给他任何翻盘的机会。可事与愿违,他走了,叔嫂合谋,还是把顾命大臣给废了,叔嫂联合执政。
当然了,最后奕䜣还是没有斗过深宫妇人慈禧,没过几年,大权逐渐被慈禧一人掌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咸丰皇帝临终的时候,要做一个无法逃避的决定,那就是托孤。当时的政治势力分为三股,第一,朝臣势力,简单来说就是历史上的顾命八大臣。包括怡亲王允祥的后人,铁帽子王,军机大臣载垣,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后人,铁帽子王端华,还有端华的弟弟肃顺,道光的女婿,咸丰的妹夫景寿等。他们是军机大臣兼皇亲国戚。第二,帝胤势力。就是咸丰的弟弟们,包括五阿哥奕誴(过继给惇郡王绵恺),六阿哥,鼎鼎大名的恭亲王奕訢,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奕詥,九阿哥奕譓。以奕訢为首,这是很强的一股政治势力。第三,帝后势力。帝就是同治,后就是东太后慈安,惜太后慈禧。虽然是孤儿寡母三个人,但当时是帝制时代,这三个人是政治力量的核心。所以,咸丰皇帝就要做出选择,把年仅6岁的载淳托孤给谁。
如果给奕訢,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载淳10年8年无法亲政,奕訢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源,培养自己的亲信。不仅到时候载淳有可能成为傀儡皇帝,甚至再出现一个多尔衮,这都是可能的。而咸丰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后,整个国家的烂摊子交给奕訢,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咸丰对北京的事不闻不问,在临终前也没有对奕訢做妥善安置,只给奕訢留一个虚衔,就是一个空名的恭亲王。咸丰考虑到,如果托孤,奕訢极有可能夺权,所以不能托孤。
如果给两宫太后,保不准会出现另一个吕后,甚至武则天,这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咸丰在世的时候,就看出慈禧对于朝政有着超乎常人的关注,当时的咸丰内忧外患,既面对着阳九之运,又面对着明夷之变。面对着英法联军入侵,咸丰清醒地认识到,当时清朝的敌人已经不仅仅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了,清朝的敌人已经是西方列强了,除此之外,还有毒品泛滥,第二次鸦片战争,黄河决堤,南方还遭受严重旱灾。咸丰面对着中国历史上最糟糕,最复杂的局面,又没办法解决。除了纵欲,惆怅,烦恼,还能做些什么?甚至有人说,咸丰皇帝是自杀的,他活够了。而且这个说法不是来源于别人,而是皇族后人。比如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雍正帝五子的后人爱新觉罗启功先生。如果咸丰托孤给两宫太后,载淳傀儡皇帝的命运将无法改变。因此,咸丰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托孤给顾命八大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