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研究生的择校技巧有哪些?
学校,专业,院校研究生的择校技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研究生的择校技巧有哪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择校技巧很简单呀,首先看城市,研究生其实和本科不太一样,因为现在大家普遍都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所以大概率你只要有点上进心的话,本科毕业你还会选择读研究生,所以你本科在哪读的其实不是很重要,因为你未必会在这座城市工作,但研究生就不一样啊,很多人研究生毕业之后都是直接工作的,毕竟每年博士招生也就10多万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研究生的就读城市很有可能就是你以后工作的城市。
所以城市我觉得是第一选择的要素。比较现实的,其次选定了城市之后,你的选择一下就会缩小很多,毕竟中国研究生层次的学校富裕的城市并不是太多。
然后你就在基本可以考虑比你学校本科学校层次更高的院校也别太高了,属于伸手能够够一个,但是也别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差不多就出来了。
选择研究生的学校也好专业也好,我想大家都是有目的的,如果你是为了学术造诣,你打定了要读博士的话,那肯定是以专业为主,基本上就不选择跨专业了,但是我想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就业吧,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优先考虑自己能够考得上的学校。
老实说很多人都陷入一个误区,考研要考一个名校,对不对?当然对呀,考研考名校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是因为。其实很多名校他的研究生数量都是比本科生要多的,比如清华北大他的本科学生只有那么两三千人,但是研究生的数量就多了很多。
另外拥有硕士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不错的学校。
但是我还是得说啊,如果你是考虑工作的话,只是求一个学历的话,即使优先能够保证自己考上。清华北大这些好学校出来之后成就更大,起点更高谁都知道,问题是你能考得上吗?这些学校的竞争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不妨退一步,当然如果你家庭富裕能够支撑你两次三次多次考研,那当我没说,你当然有犯错的成本,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只有一次机会或者两次机会。
在这种时候你其实没有必要选择竞争很激烈的院校,哪怕他真的很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太大。我给的建议就是题主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先想想自己的诉求是什么。
考研的第一步要确定的是目标专业和目标学校。
首先题主可以想一想要不要跨专业,因为考研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换专业,因为我们本科读的专业很多时候是调剂的,我们并不喜欢本专业,这时候可以通过考研来换专业。
如果题主不是跨专业考研话,那么择校的时候可以在自己本科的基础上再升一级。比如211院校就考985院校,一本的就考211。而三本的,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一本院校。这样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是跨专业考研的话,选的学校还要差一点点。
总的来说,考研选择的院校应该比自己本科的院校高一个档,但也不能高太多,不然很容易当炮灰。
选择好学校以后,就可以根本该学校该专业的考试科目,来复习功课了。在复习的时候最好找到一个该学校该专业的师兄或者师姐。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至于怎么找,可以通过贴吧,qq群还有人际关系网络都可以。
然后就是安安心心的复习功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专业范围选择
(1)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某同学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同学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2)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某同学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同学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3)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硕士类型选择
(1)类型说明
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均为全国统一考试、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
(2)应试难度说明
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相关阅读:学硕和专硕的差距在哪里?
►意向专业选择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意向地区选择
(1)就业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同学们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2)安家原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