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事实存在还是误导,你怎么看?
孩子,起跑线,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事实存在还是误导,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点,要让孩子输在行走的路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道理,起跑线是什么,父母的修养,经济实力,背景才是孩子起跑线。
孩子从小学很多东西基本都是自欺欺人,大了不一定有用,当然也不一定有坚持下来并取得好成绩的。老百姓的孩子就好好考个好大学,尽力而为。难道家庭年入五万的还祈求孩子大富大贵?很难。大部分也就混口饭吃。孩子的成长与成就有太多来至父母的影响,自己的眼界不行,孩子也很难有所大成。最好的结局就是考起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那一点点的前期优势根本无足轻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存在吗?并不存在。恰恰是误导。
为什么说事实不存在?可以用两类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孩子比较,就是不争的现实。一类是成长在城市里,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从小受到多种培养,培训,可以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倾注了大量心血,结果成“龙”吗?成“凤”吗?没有!一类是成长在大山里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什么都没有条件也没有机会学什么,甚至也没上过幼儿园,直接上小学,中学,单纯上学,从未上过什么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由于人穷志不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懂事,更独立,最后考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的,走出大山,扎根城市的大有人在。这说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人,人的天赋,后天努力,同样有出息。
当下,正是有些人功利思想作祟,用了不要让孩子输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来忽悠,误导,针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心理需求,举办各种各样的班,加上家长之间互相攀比,跟风,让那些人办班有市场,尝了甜头,所以屡禁不止。
其实,这也是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怪象,又是素质教育的课外补充的自圆其说。所以,我说中国式家教是拔苗助长式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健康成长,反而扼杀天性,培养出来的呆子不少。
因此,家长这种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观念应改变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育儿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至于到底是不是误导,还取决于它的度。如果教育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那个度,那就变成了一个误导,甚至损害孩子的健康的发展。如果是正常的一个教育的话,那孩子会引导的很好,然后对他的以后的教育会非常的有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事实,毫不客气的说所有农村的孩子起跑线都远落后于城里孩子,而且同样的终点,农村的孩子跑的还是障碍赛,城里孩子是一马平川的跑道,相比之下农村孩子付出的努力绝对要比城里孩子多的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输赢在起跑线理论的提出加剧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过度竞争。有必要加以研判。
首先,可以肯定它不是真理,是商业性广告。
教育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来看都是综合的全体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早期教育的所谓起跑线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当然是一个重要阶段,但不是决定人生输赢的阶段。
中外历史上不乏小时糟糕,老时名噪,也有小时了了,成人泯然庸俗的例子。
苏洵是苏轼、苏辙父亲,同列唐宋八大家。但苏洵18岁不会断句作诗文,25岁才发愤读书,57岁成名;近代历史小说鼻祖英国作家司各特小学时全校成绩倒数第一;唐代李贽60岁写《藏书》,达尔文50岁出版《物种起源》。反之,宋代王安石笔下仲永5岁能作诗,以为神童,成人后泯然众人。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语更恶劣的是用了一个“输”字,这个字激发了许多家长本来不愿挫败的心理,把博弈引入教育,危害极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