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根据历史来看,你觉得有办法不让秦国灭亡吗?
秦国,秦朝,始皇根据历史来看,你觉得有办法不让秦国灭亡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秦国问题的根源就是,无战功不得授爵,天下统一后哪有战争让新兼并的国民以战功授爵,就只能世世代代低人一等,是个人都会不满,解决起来也简单要么废除旧法推行新法,要么法律不变,但之前的勋贵集团除掉,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了,事儿就好解决了,秦朝是不是就不会灭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虽然没有办法不让秦国灭亡,毕竟每个朝代都有灭亡的一天,但有办法不让秦国二世而亡。
据史料记载,导致秦国灭亡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天下苦秦久矣”,是秦朝的严刑酷法和繁重的劳役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民间甚至出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老百姓被秦朝逼得活不下去,只有反抗一条路。因此当陈胜揭竿而起时,天下应者云集,各路诸侯纷纷竖起反秦大旗。民心尽失,使秦朝的统治基础轰然崩塌,加速了灭亡速度。
其次,秦始皇重法家,焚书坑儒,失去了天下读书人也就是士族阶层的支持。
第三,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和郡县制,使权利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皇帝失去了约束,为所欲为,大臣禁若寒蝉,皇帝犯错无人纠错,只能一错再错,最终酿成大错。
第四、秦始皇太过自信,寻求长生不老药,对立储问题没有重视,又外放扶苏,致使巡游途中染病,虽写了立扶苏的诏书,但却没有及时发出,给了赵高、胡亥、李斯等人发动沙丘政变的机会,结果李斯变节,扶苏被杀,胡亥即位,赵高专权,导致了秦朝更快走向灭亡。
第五、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驰道、盖阿旁宫,动用了几十万人、花费了20多年时间修秦陵,他还穷兵黩武,征南越,修长城,不仅民怨沸腾,而且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削弱了国力。
第六、秦始皇没有封自己的儿子为诸侯王,致使在国家危亡时他的儿子们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而没有实力维护秦朝。
综上所述,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一是在政治制度上,郡县制和分封制并举。既加强中央集权,又封二十多个儿子到各地为王,让他们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这样就不至于儿子女儿被赵高和胡亥杀光,还能在关东义军进犯函谷关时调集诸侯王勤王保国。
二是早立扶苏为太子,昭告天下。这样秦始皇去世后,扶苏就能顺利即位,也就不会有沙丘政变。而扶苏又是个仁厚的人,必能重儒抑法,废除严刑峻法,停止大兴土木,让百姓休养生息,赢得民心。
三是及早铲除赵高这个奸佞小人,重用蒙恬蒙毅等忠臣,必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
一点浅见,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会这么干。
一,放弃对南方百越的进攻,把力量集中在六国身上。先把已经占领的土地经营好,并且严防六国旧贵族闹事。
二,减轻徭役。驰道、水利设施,有必要修的当然修,没必要修的就放弃。比如骊山的陵墓,修它干什么?除了给后代多留下一些文物,还有什么用呢?为没用的东西劳民伤财没有意义,应该放弃才对。必须要修的工程,也不能急于求成。视民力而为,要与民休息。
三,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工作。原来的六国百姓各有各的文化,甚至连文字和度量衡都不统一。所以,要加强人们对中央的认同感。
四,做好内部的政权交接工作。象胡亥这样的混蛋,就让他去边疆呆着去。扶苏这样得人心的接班人,要留在中央好好的培养。
五,这一条才是重中之重。商鞅之法,是战争法。既然天下统一了,战争法就要做出改变。战争法过于严苛,对人民不放松一下管控,经济怎么发展。法律在许多细节上的不合理要求,能废就废了吧。
还有重农抑商政策。原来赵国,魏国和齐国都重视工商,并且工商业也很发达不也过得好好的。为什么非得用商鞅的战争法,要求所有的地方都重农抑商,搞一刀切。适度的放松对工商业的管控,对农业也有促进作用。
相信这些操作之后,刘邦和项羽就无力打大秦的主意了。秦朝也至少不会那么惨,刚统一天下还没把龙椅坐热,就被推翻。(本文原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王朝在位虽短,但是对历史社会的贡献发展很大。秦朝的行政方针,与历史上所有朝代另类的,秦没有推行儒学思想,并对儒家是反对在的,文坑是个例子。所以颂尚法学对上层阶级忎到新鲜,得到大都数的臣民拥护。因为以法治国,当官的此较清正,刑法很严酷,犯法要杀头的,
所以自平定六国统一天下后,一段時期经济发展很快,没几年秦国马上强大起来,人民的生活也逐点好转起来。这是商鞅变法的结果。
当然还得从另一面看:有句民谣秦始皇拼吞六国,狠似七国。这说明了六国中还有残余势力,本国中也反秦势力。这是到后期秦走衰败的首要原因。
其次国内的儒,法斗争自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将秦皇的二个儿子,长子扶苏由大将军蒙恬带领到北方巡边。扶苏,蒙怡是儒学派,主张礼治。朝中还有二位权力大臣,李斯,主张礼治,赵高主张法治,那么君主秦皇也主张法治。当然是法治派势力占优势。
秦皇所以废长立幼。将长子扶苏跟蒙恬去戍边,就是支持次子胡亥主张
的法治。
其三。秦皇历年对百姓的傜役过度,如:筑长城,挖运河,筑墓园……等等。百姓死亡惨重,农田废弃,民不聊生,
其四。秦皇時代还不懂得人的生死是必然性,与历史上各朝各代的皇帝一样怕死,昼夜占在常生不老的牛角尖,朝政受废,最后要到东赢救仙,在炎夏行进到江苏徐州中暑而死亡,一代伟人为了长生而殁。
秦皇死后並未公开。也没向长子扶苏报丧,京城法治派设计谋杀了扶苏等礼治派,京城二位权力大臣中的赵高扶次子胡亥继皇帝位,並立即清治君侧,将礼治派首要大臣李斯判刑腰宰。秦王朝这样经历了一次大动荡大伤元气,没多时间又出现了分裂,直到楚汉相争。再次由西汉统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