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真的有“岳飞杀舅”之事吗?岳飞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亲舅舅?
岳飞,舅舅,朝北历史上真的有“岳飞杀舅”之事吗?岳飞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亲舅舅?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事后,岳飞向母亲解释,他的一箭稍微偏上偏下一点自己就死了,自己死了母亲就不可能有好日子过了。舅舅的行为是要杀自己,今天不杀舅舅,他日必备舅舅所杀。这件事情,大致就是这样,战乱年代,军队纪律不整是当时这件事情,大致就是这样,战乱年代,军队纪律不整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岳飞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所统帅的军队纪律严明,甚至做到了“市井不扰,耕樵不变”的地步。整顿纪律,消灭内外敌人,这是他杀舅的原因和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起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只要上过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这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书法家、诗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其母姚氏为岳飞后背刺的“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警训,更是让岳飞名满天下。
岳飞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带兵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可谓战功赫赫,彪炳史册,流芳千古。至今,岳飞在中国人心中都有十分崇高的位置和无以比拟的影响力。
关于岳飞的故事也很多。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岳飞杀舅剜心。
该故事来源于《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四:起绍兴元年正月一日已亥,尽二月二十二日丁丑。岳飞以通泰州镇抚使方退屯於江阴军。戊申被命已本进发癸丑到,有百姓诉其舅姚某搔扰。飞白其母。责之曰:“舅所为如此。有累於飞。飞能容。恐军情与军法不能容。”母亦苦劝而止。他日,飞与兵官押马,舅亦同徒。舅出飞马前而驰约数十步引弓满回身射飞,中鞍鞒。飞邓马逐舅擒下马,令王贵张宪捉其手,自取佩刀破其心,然后碎割之归。白其母。母曰:“我锺爱此弟,何遽如此。”飞曰: “若一箭或上或下,则飞死矣。为舅所杀,母虽欲一日安,不可得也。所以中鞍鞒者,乃天相飞也。今日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所害,故不如杀之。”母意亦解。
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岳飞有一个舅舅。大概这个舅舅仗着外甥岳飞当了统帅的缘故,飞扬跋扈,不把他人放在眼里,还经常欺压老百姓。老百姓不堪其骚扰,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岳飞。
岳飞很是恼火,又把这事告诉了母亲。岳飞的母亲念是亲人,便把岳飞劝住了不要法办他舅舅。然而,有一次岳飞和舅舅一同行军时,舅舅突然策马奔驰向前,然后回身向岳飞射出一箭,想把岳飞射死。好在,他的箭法不咋地,射中了马鞍。
岳飞大怒,追上前去把舅舅捉住了,然后把他的心给挖了出来割碎。回去之后,岳飞又把这件事给母亲说了。母亲也是很难过。但是,岳飞却说:“如果不杀了他,日后必定会被他害死,还不如现在就把他杀了。”
如果不较其真,纯粹把这事当成故事看,也就很能说明岳飞的性格,大义灭亲,不徇私情,舍小家为大家,让人为之大竖拇指:岳飞,乃真英雄也!
但是,仔细思索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假得不能再假,纯属于子虚乌有。
先来看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四中,在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条目下记载:“癸丑,到宜兴取老小。到徽州,有百姓诉其舅姚某搔扰……”
十一日,岳飞奉令受张俊节制讨伐李成,正月十五日,岳飞从江阴出发去宜兴接家眷,路过徽州时有百姓告状,说他舅舅搔扰。
岳飞从江阴出发到宜兴,这两地靠得很近,都在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境内。岳飞却路过了徽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
这个路线就相当于我从北京去唐山办事,结果在经过西安的时候,有人告状了……
岳飞傻吗?非得绕远路?要知道他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很宝贵!不是在运筹帷幄,就是在操练兵马。
其次,从故事的内容来看,也经不起推敲。当岳飞与舅舅同行时,他的舅舅为啥非得策马奔前去,然后回身射箭呢?而且还射在了马鞍上。
难道他舅舅自认为比精通多种武艺的岳飞更勇猛,非得要在外甥面前展露一手?而且还是明目张胆地展露?
这智商也没谁了……
当时的岳飞可和王贵、张宪在一起呢。王贵和张宪何许人也?他们是岳飞的左膀右臂,是岳飞最重要的副手,武艺与谋略自然不会差。
最后,再来看《三朝北盟会编》的作者与内容。这本书是南宋人徐梦莘编的。徐梦莘在编《三朝北盟会编》时,就是把所有能搜集到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的资料,按年月日编在一起。
包括这三朝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
但是徐梦莘在汇编时没有史学家的严谨,只对内容进行记述,至于出处,以及真假如何,哪怕记载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他也不进行任何考证。
如果岳飞真有这一故事,在当时,他的声望已经极高的情况下,哪怕一点私事都会被广为流传。杀舅剜心之事,人们更多地会大肆褒扬,肯定岳飞的崇高气节与深明大义。
但是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这个故事只有《三朝北盟汇编》这一本书有所涉及,其他史料没有任何记载。所以这故事的可信度就很低了。
作者徐梦莘很可能是道听途说这个故事的,他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将之记述,如此留下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然,在另一个方面,这个故事也有可能是秦桧之流专门用来黑岳飞的。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做功高盖主。那时候的抗金英雄岳飞简直就是救世主。
但是,这个声望极高的救世主让秦桧之流害怕。他们害怕岳飞损害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就以故事的形式黑化岳飞。
让人觉得岳飞太残忍,把人捉住法办就行了,为啥还得挖出人家的心,而且割碎呢?此种做法与商纣王挖比干的心有的一比。妥妥的刽子手!
从这么一个小事就可以看出,岳飞的极端手段,既然如此,那就必须除之而后快!
虽然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时过境迁已八百多年,谁也不敢肯定具体的详细的历史是怎样的。但是,不管如何,岳飞在中国人心中仍然是高大而光辉的形象。
他的为国为民之精神,一身的浩然正气,仍为我们景仰!
岳飞千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