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阴虚火旺的症状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
症状,体质,的人阴虚火旺的症状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黄帝内经》
★阴虚火旺体质怎么来的?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都听过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等等。为了您能更好的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朱大夫为阴虚火旺体质下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它是指人体长期处于阴虚阳亢,内火偏盛的体质失衡状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①体质形成多受先天影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遗传基因。每个人先天禀赋父母的阳气阴血各不相同,生下来就有高矮胖瘦肤色的区别,古人讲“肥瘦泽夭”就是先天禀赋,禀赋阴血的不足,后天发育过程中就容易形成阴虚火旺的体质,这部分人群,天生多具备形体瘦高,性情急躁,中医称为木火之体质。请注意,这种情况极容易演变为阴虚火旺体质
色苍形瘦,头尖身长,木火之质;木火之质,肝阴愈耗,厥阳升腾,头晕目眩,心悸——《叶天士医学全书》
阴是指物质基础,为人体提供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中医称之为“真阴”“真水”。《内经》最早提出了体质,并做了基础的分类。主要是按五行分类,认为禀赋的偏盛是阴虚体质形成的原因,阴血水亏则营养滋润的物质过少,形体消瘦的人较常见,阴血水亏者火必旺,木火属温热的特性,所以阴虚体质归类于木火体质。例如,瘦高身材的父母,其子女在婴幼儿时身长也比较高大,身材外形细高,用“木”所代指,木形人善思虑而劳心,易消耗阴血,发展为阴虚火旺;还有天生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的火形人,这种人性如烈火,急躁易怒,易火盛伤阴,易出现阴虚火旺诸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是体质状态,长期的体质失衡,易造成多种疾病,例如神经症,失眠症,亚健康的状态,也可发生在疾病的进展阶段,所以,阴虚火旺不特指某种疾病。
木形之人,其为人苍(青暗肤色)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火形之人,其为人赤色,锐面小头...好颜,急心——《黄帝内经》
②后天饮食,情绪,劳累消耗过度引发阴虚,继而发生阴虚阳亢火盛的问题,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的消耗阴血,阴血作为人体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胃为水谷之海,阴血来源不足,出现阴虚火旺问题。另一方面是情绪不畅,郁而化热,热盛伤阴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劳累过度,体力过于负重或房劳过度,出血引起物质基础消耗太多,导致阴虚火旺的发生。
小结:阴虚火旺体质多是先天因素所形成,后天饮食情绪等影响易较大,一旦发生了阴虚火旺的问题就会出现阴虚火旺和其他脏腑失调两方面的表现。接下来,朱大夫谈谈阴虚火旺体质的常见症状和影响
阴虚者多热,以水不济火,而阴虚生热也——《虚损启微》
★阴虚火旺体质的症状表现
阴虚火旺体质形成后就会出现阴血不足,津液亏损等基本的症状表现,由于人体的精血和津液均属阴的范畴,所以,所以一旦阴虚发生后,势必影响生成和运行代谢阴血津液的脏腑。先天禀赋的阴血储存于肝肾,“肝藏血”“肾主一身之真阴”,先天阴血不足则肝肾必然亏损。后天饮食是滋养人体阴血的物质来源,经脾胃受纳腐熟运化转变为水谷精微,胃内始终接受饮食并形成气血的源头,所以叫“水谷气血之海也”,脾主升清,将精微物质养分上输送于心肺,再由心阳化赤变为阴血,肺气布散全身,再储藏于肝。不难发现,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养,发生阴虚火旺后,必然影响到心,肝,脾胃,肾等脏腑。
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黄帝内经》
★可将阴虚火旺总结为基本表现和影响到的脏腑失调的表现。
阴虚则内热——《黄帝内经》
★阴虚火旺体质的全身基本症状表现为:阴血津液亏虚的基础问题,即脏腑真阴不足,滋润濡养的能力下降,再渐变为火旺,火旺后再消耗阴血,进入恶性循环,注意,这种火旺是阴不足,阳气相对亢盛,与感受火热邪气的阳气绝对亢盛不同。表现为热由内发,即潮热(阵阵热感,但体温不高)。盗汗(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因夜间属阴,阴虚火旺蒸腾津液所致。阴血不能濡养人体,出现消瘦乏力,大便干燥,口燥咽干,异常的口干是阴津不足,加之火盛伤阴所导致。舌苔是胃阴所化,胃中阴亏必然舌苔少,血脉内阴血不足脉道变细,表现为舌红苔少,脉细。
全身基础症状总结为:消瘦乏力,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苔少,脉细。
阴虚者,水亏其源。如口渴咽焦,引水自救;或五心烦热而消瘅骨蒸;或二便秘结;或吐血衄血,咳嗽遗精,由津液之枯涸;或中风瘛疭者,精血之败伤,有因火不归源,皆阴不足以配阳——《医学集成》
★以下是参与阴血津液生成和运行的脏腑,受阴虚火旺体质影响出现的常见症状,可同时伴有阴虚火旺的全身基础症状。
①脾胃阴虚:素体胃阴不足或饮食过度辛辣暗生胃热,热伤胃阴,出现长期慢性的胃部灼热,烧心反酸,消化不良,胃里嘈杂,饥饿却不想吃饭,舌淡苔少,脉细数。可同时伴有阴虚火旺的全身基础症状,脾主肌肉,脾胃阴虚火旺,热伤肌肉血脉,出现皮下出血,紫癜等疾病,长期处于脾胃阴虚易发生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四圣心源》
②心阴虚火旺:素体心阴不足,阴虚火旺,热扰心神,消耗心血,出现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和心中自觉发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本证多见于神经症,失眠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伴有全身基础症状,需注意整体观念的中医思路。
③肝阴虚火旺:素体肝阴不足或者情绪不畅,肝郁化热,热盛伤阴,肝阴不足,出现胁肋胀痛,胃脘不舒,随情绪波动而加重,大便干燥,肝主筋,血不养筋则筋骨萎软无力,手足麻木拘挛,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不能营养眼目则眼干眼涩。肝阴不足,阴不制阳出现肝阳上亢,表现为头痛,眩晕,头热,面红,头重脚轻,舌红苔少,脉数。本证可伴有阴虚火旺的全身基础症状,多发生于高血压病,脑中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
④肾阴虚火旺:素体肾阴不足或劳累过度,损伤肾阴,精气不足,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能营养腰肾,表现为腰膝酸软疼痛,足跟痛,虚火上炎出现耳鸣眼干,肾主骨髓通于脑,肾阴不足后出现脑鸣健忘,舌红,脉细数。可伴有全身阴虚症状,本证多引发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紊乱等。
⑤肺阴虚火旺:素体肺阴不足或感受燥热邪气,或过量的使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形成肺热,灼伤肺阴,因“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舌燥,严重者可出现痰中带血,夜晚发烧,有些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常表现为肺阴不足,可同时伴有全身阴虚的基础症状。
天一生水,命曰真阴。真阴亏,则不能制火,以致心火炎上而克肺金,于是发热、咳嗽——《医学心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