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国画需要素描功底好吗?
素描,国画,中国画学国画需要素描功底好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更有的認為學素描的人把中國畫給畫變味了,這些人極力推崇流行千百年的文人畫。說畫國畫應是似與不似之間。說白了就是有些像,但又不完全像。這樣的畫才是真正的中國畫。這個問題爭論了幾十年,互不服氣。學中國畫該如何是好呢?本人認為這就看你的學畫目標繪畫風格定在那裡了。如你的繪畫最終目標定在文人畫上,你可以不學素描,而改畫線描和古人的畫法。既倆維畫法。如四僧的八大,石濤都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如你的目標定在新國畫上就要學習物體素描。既三維畫法。考慮物體的立體感和光的合理運用。如徐悲鴻,劉文西和史國良等。
我的觀點一開始學畫還是打好基礎,學習物體造型和素描也未嘗不可。只要有了扎實的繪畫基礎,再往那個風格和畫法上發展都會得心應手。最起碼要有物體的造型能力。先要畫像,以先求平整,再求險絕的原則,再求變化.簡練和不似。
這是本人一孔之見,供大家參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学好素描能把握好物体的形,还有透视和空间,对学习国画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画不用学素描,但特別需要书法与速写的功底,国画人物面部上色有自己固有的程式,与油画讲究光影不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画重造型光色效果,故离不开素描。但西画中的写生,速写道是对国画造型训练很有帮助,有收尽奇峰打草稿之说。如:石涛、任伯年、黄胃等名家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故他们作品中造型功力非常好。
素描在国画中的作用不及写生速写重要, 齐白石总结国画中的造型要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俗,不似则欺世。故国画的造型多有夸张取舍,高度精练。而素描要求却恰恰相反,要求造型及光效、透视比例等不失真,正应合国画中太似则俗的禁忌。
不过早有人尝试把西方立体造型、透视、光色效果带进国画中。如清朝宫廷画家朗世宁(意大利人),再如素描功夫很深的近代大师徐悲鸿。
朗世宁画中人物和马与西洋风格相近,山坡的画风又融入了中国画的风格。但笔墨趣味少了很多。
而徐悲鸿中西合壁手法很好,既有国画的笔法墨法又有西画素描造型光效的感觉。
古代画家在造型方面就有很多口诀:如将无项,女无肩,意思是武将要画得威就要画成缩脖子(无项之意),仕女要画得纤巧,就画出窄肩。可笑的是现今美院学生惯用西画写实手法,把仕女画成宽宽肩膀、粗粗的手指,其俗难当。 古人的仕女造型是经过夸张加工的,特别是五官,樱桃小口远眺眉。纤纤小手杨柳腰,不符现实比例,确非常完美。
国画意重于形与素描耍求不合归结起来在于以下方面:
1,国画造型可以根据主观意愿改变比例关系,而不是依据透视规则改,这个素描是不容许的。如为了突出主体,国画将画中主角体量放大,配角体量缩小。
2,可以运用比拟手法突出主题。如故意把小姐身边丫环画得又矮又胖又丑,以突显小姐的纤美。现在导演选出的丫环都比小姐漂亮,不知他们怎么想的?
3,抽象与具象的对比手法。这是齐白石最善长的手段,如了了几笔大树叶上配着超写实的蝉蜒、知了小虫等。如果你把树叶也画得很写实就冲淡了主角的写实效果,变得无趣无味了。素描要求写实写实再写实。
4,空间扭曲、三维同呈现在一个平面中(儿童画中也常出现,天然使之耳,古人借来一用,后来毕加索们也盗用了),这种手法也是讲究透视规则的素描所不容许的。
5,囯画讲究用笔用墨。如行笔的收放藏露、节奏力度,墨的浓、淡、干、湿、焦,位置经营、疏密变化等等都是素描中所没有的东西。
故此结论,以造型、透视、光效写实为要求的素描,与以写意重于写形的国画有大不同。大多有成就的名家,特别是民国以前的国画家都没有碰过素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统国画是不需要学素描的。中国画的传统大师中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素描是什么东西。但他们也是一样的画得很好,留给后人很多杰出的作品。直到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中国画的技法中也才开始以素描为基础。也就是近代中国的美术学院开创之初,素描才开始一步一步的成为近代和现代的必要的基础。素描基础也就这个时期才成为国画的基础课程,正是素描的传入。中国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画创作基本功。所以现代国的画家中很多大家都是以素描画为基础的,只有以它为基础中国画在世界文化中才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得到的应有的繁荣,丰富了中国画发展。本人主张学习中国画应该也学习素描,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不会距绝先进的好的科学性的东西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