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齐时,晋阳的地位如何?
晋阳,北齐,东魏北齐时,晋阳的地位如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齐时,晋阳的地位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晋阳,山西之根本。
北齐定都邺城,而实际的核心却是在晋阳。晋阳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都城邺城,则是河北的中心。
土地丰饶,物产丰富,是极其重要的经济作用。
所以说晋阳既是北齐的军事中心,也是政治中心。邺作为都城更多发挥的是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的作用。晋阳是核心,邺是辅助。
但是晋阳并不适合作为首都,因为晋阳没有成熟的官僚系统,且不具有向外开拓进取,控制帝国腹心地带的作用。北齐大部分处于河北,所以注定晋阳不能成为北齐的都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术球”为您回答
晋阳在北齐时期,是霸都,也叫别都,是那时候的大都市,经济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广州深圳,政治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是仅次于首都邺城的存在。
我是术球,我为你解答历史,分享历史。 希望“术球”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关注“术球”,一个见到有趣的问题就忍不住想回答的人,给你更多精彩)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齐时期,晋阳地位特殊,与平阳、邺城呈三角形态,平阳是齐国门户,邺城是首都,而晋阳则是皇帝常年生活和发号施令的地方,成为别都。北齐的军事力量大部集中在平阳、晋阳一带。邺城首都为齐国官僚行政中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说北齐的首都是洛阳,其实晋阳才是北齐的实际行政中心,晋阳攻破,北齐政权也就完了。
晋阳西南通到长安,(所谓的秦川八百里)往东越过太行山是中山,中山往南是襄城,邯郸,邺城,洛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齐统治的二京结构,脱胎于高欢时代的晋阳霸府,而其又雏形于尔朱荣。一般历朝陪都设置是为了辅助都城,与首都呼应补充,处于副核心地位。北齐正好相反,是先有晋阳别都,后选择邺城为首都,也即是首都邺城是为了辅助晋阳而设立的。
自北魏以来,向有二都结构。最开始是盛乐-平城,而后是平城-洛阳,高祖孝文帝迁都洛京时,就有人提议邺城,为孝文帝断然否决,盖因邺城向乃一隅割据政权之都,而非万世之基。孝文帝经营中原,定都无险可守的洛阳,与门阀合流汉化,其意图自是吞灭江左。孝文帝中年崩于南征途中,其继任者宣武帝时期,遭遇钟离大败。韦睿打的元英、杨大眼仅以身免,北魏扩张陷入停滞,洛阳这个首都的位置就变得尴尬了。
接着六镇乱起,大量北镇武人流入山西,促使以晋阳为核心的尔朱荣崛起。尔朱荣在河阴之变后,回晋阳遥控朝政,遥制朝廷,亲戚腹心,皆补要职,百僚朝廷动静,莫不以申。至于除授,皆须荣许,然后得用。此时,晋阳才是北魏的权力中心。尔朱荣死后,其部将高欢拥立孝武帝,翦灭尔朱氏,领大丞相,以晋阳四塞之地,建大丞相府而居。又有尔朱荣前车之鉴,高欢决意迁都邺城,以便控制。
高欢“以为洛阳久经丧乱,王气衰尽,虽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狭,不如邺,请迁都”,但此举激化了其与孝武帝的矛盾,孝武帝亦不甘心为傀儡,回高欢以“高祖定鼎河洛,为永永之基,经营制度,至世宗乃毕。王既功在社稷,宜遵太和旧事……王高枕太原,朕垂拱京洛,终不举足渡河,以干戈相指。王若马首南向,问鼎轻重,朕虽无武,欲止不能,必为社稷宗庙出万死之策”。最终孝武西奔,高欢改立孝静帝,北魏分裂。
这次高欢直接下令迁都邺城,诏书下后三日立即起行。因为洛阳孤悬于河外,西有宇文泰、南近梁境,与晋阳形式不能相接。高欢霸府在晋阳,而魏帝首都在邺城,这就形成了东魏的二京结构。该结构亦被北齐所继承。北齐占据的是山西河北之地,山西的根本即在于晋阳。晋阳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作为军事基地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河北则是北齐的经济命脉,人口众多,物产丰绕,邺城是河北的中心,故而以邺城为都是发挥其经济作用。晋阳与邺城相互补充,而又是以晋阳为核心,“军国政务皆归于相府”。
高欢及其子孙面对的外敌都是一样的,就是割据关中的宇文泰及其关陇集团,晋阳是东魏北齐的军事大本营,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出于晋阳,所谓“高祖以晋阳戎马之地,霸图攸属,治兵训旅,遥制朝权,京台机务,委寄深远”,故晋阳乃是东魏北齐之根本。早年高欢亲镇晋阳,世子高澄入邺辅政;高欢临崩,遣次子高洋镇邺,征世子高澄入晋阳接班;高澄在邺城遇刺后,高洋留妹夫杨愔镇邺城,自己去晋阳总庶政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