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到底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李世民的背后鼓动?
李渊,太原,的人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到底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李世民的背后鼓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李渊也算是一代人杰,那么他起兵反隋的决心是谁推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唐朝的史书里,比如新旧唐书里,讲是李世民主导的。但是,仔细考察一下,这个是不太靠谱的,起事的主导者一定是李渊。
有一本叫《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李渊当时的秘书温大雅写的,他记录了李渊起事的主要活动,从这个记录上看,主导者是李渊,李世民的作用甚至不大。
这里,把有关起事前后的记录传上来,很长,我取其中的部分:
【炀帝后十三年,敕帝为太原留守,仍遣兽贲郎将王威、兽牙郎将高君雅为副。帝遂私窃喜甚,而谓第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杨广把李渊派到了太原,李渊的反应是窃喜,而且跟李世民说,这是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而这番话到了新旧唐书,就变成李世民跟李渊讲的了。这一变化,让李渊从主导者变成了跟从者。
再看后面:
【帝自以姓名著于图箓,太原王者所在,虑被猜忌,因而祸及,颇有所晦。时皇太子在河东,独有秦王侍侧耳,谓王曰:“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
李渊受到杨广的猜忌后,开始准备起事,但当时大儿子李建成不在身边,所以不敢起事,不然儿子就要被砍死啊。但他已经跟李世民交了底,就是咱们家迟早要反的。
再看后面
【帝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远近承风,咸思托附。仍命皇太子于河东潜结英俊,秦王于晋阳密招豪友。】
可见,李渊是有雄材大略的人,而且是造反的总策划师,他分派两个儿子到各地招揽人才。李世民在其中,顶多是个业务骨干。
再看后面,
【二月己丑,马邑军人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据其郡而自称天子,国号定杨。……帝欲因此起兵,难于先发。】
马邑的刘武周在造反的路上先走了一步,李渊准备借这个机会起事,只是他身边有杨广的探子,还有所顾忌。
再看后面
【六月己卯,太子与齐王至自河东,帝欢甚。 】
李建成跟李元吉逃离所在地,来到太原,李渊很开心,准备起事了。
怎么安排的呢?
【临行,帝语二儿曰:“尔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大郎、二郎跪而对曰:“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家国之事,忠孝在焉。故従严令,事须称旨。如或有违,请选军法。”帝曰:“尔曹能尔,吾复何忧。”于时义师初会,未经讲阅。大郎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大郎、二郎在路,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
李渊给两个儿子都分配了任务,大家各自前行,而且李世民跟李建成都完成的不错。
只是因为李建成后面成了太子,不好带兵,只能坐镇长安当备胎,而李世民成为统帅,两个兄弟的命运就此分叉。
从这个记录来看,李渊绝对是起事的领导者,而且有勇有谋,而不是新旧唐书所说,是被李世民望父成龙,被逼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再把我在今日头条的专栏《隋唐不演义》的部分贴上来,这里面参考了这个起居注以及新旧唐书的记录,应该是比较接近历史真相的:
进入太原,李渊大概感觉进了保险柜,以前总是一副三观不正,吊儿郞当,醉眼朦胧的样子。现在终于正经了一回,他将自己十七岁的二儿子李世民叫来,说出了藏在他心里许久的秘密。
“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翻译过来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地盘,杨广还叫我们来这里,这简直是老天开眼,要授天下给我,不取就是却之不恭了。
简单说点,就是该干点事了。
据考证,李渊这个想法已经存在好些年了。但王薄们反时,李渊没动,杨玄感反时,李渊没有动,李密反时,李渊还是没有动。
在真正的希望之光闪现之前,绝不要露出你真正的面孔。
现在是时候了吗?
李世民年轻气盛,比他爹还激动,可没等表大干一场的决心。李渊望向外面,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 无以经邦济时也。”
历山飞,横行山西的一支反抗军,突厥,实力强劲屡屡过境他掠的草原民族。杨广派李渊到太原来,自然不是让表哥旅游散心来了。其主要任务就是办这两件事。
李渊要想办自己的事,首先要把杨广交待的事办了。
……
出色完成了杨广交待的任务,李渊回到了太原,战场上自信,稳重的军事家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仍然是一个酒鬼。
李渊没有忘记,在他的身边,有两双眼睛目不转晴得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通报给数千里之外的江都,只要自己一着不慎,杨广就会挥动手上的利剑。
那就只有天天喝酒了,又据人反映,李渊私生活也不太检点。大概老婆窦氏去得早,没人管他了。
李渊回了大隐于市的状态,圣人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可无道则隐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圣人明哲保身,但无道的时候都隐,谁来改变世道?
雄者,邦有道则隐,邦无道则出!是谓盛世存圣人,乱世出英雄。
在那双醉眼内,若是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不经意流露的精光。
一头佯醉的雄狮会想些什么?大抵如下吧:
杨广真的失尽天下了吗?
这真的是自己的机会吗?
自己的力量已经大到足够跟杨广抗衡吗?
李渊的内心依旧充满了疑惑。他年纪大,沉得住气,但年轻人就未必了。
谋划
北来的风吹过太原,隐隐中似有金戈之声,这是天下大乱的气息吧。
太原城内的一处庭院,灯还亮着,外面的院子里站着两个身材高大的男人。
其中一人抬头望着城外。
城上又燃起了烽火,也不知道郡内那个村子受到突厥或是反抗军的袭击。
叹了一口气,这个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人本来就贫贱,还赶上这样的乱世,这世道还让不让人活啊?”
叹息之人,晋阳宫监裴寂,替杨广管理晋阳行宫。裴寂是悲剧主义者,这大概是小时候的磨难太多所致。据记载,裴寂家里很穷,在穿开档裤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是由兄长带大的,估计裴监同志没少受过嫂嫂的白眼。长大后,因为读过书,有文化,混了一个主薄的官。从一个主薄混到宫监,也算是相当励志了,但无奈底子薄,总显得信心不足。
旁边这人就不同了。
听完裴寂的悲叹,那人大笑起来:
“正是天下大乱,才是我们两人脱离贫贱的好机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