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判断医生是不是在坑钱?
医生,医院,患者如何判断医生是不是在坑钱?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判断医生是不是在坑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又特别尴尬的现象。
全国很多地方,都曾提出了“同级互认“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在一个区域内,你在一家医院所做的CT,磁共振,彩超,x光片等等的检查,在区域内的同级医院是可以被认同的,也就是无需再做二次检查。
但现实情况下,二次检查比比皆是。很多患者拿“同级互认”跟医生去辩理,但往往被呛了一鼻子灰。
医生会说,“别的医院的结果我不认同“,医生会说,“我只相信我们本院的检查,得用我们本院的仪器。“
你说这是不是在坑钱?还是医疗检查的必要?真的很难一下说清。
影像学的报告,确实存在专业技能的差异。也就是不同水平的医生看片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而且医疗仪器也千差万别。所以有的医生可能确实是为了本院的收入,有的医生确实是出于专业的需求。
试想,如果你去哪个医院就诊,这个医生说以前医生开的药可以继续吃,以前医生做的检查可以认同,你可以直接回家,只需花个挂号费……你可能自己都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面对这样尴尬的情形。虽然,你省钱了。
医学本身是个存在概率的一个行业,存在着治疗偏差,也存在着很多因素导致病情变化。所以一个人的疾病能不能被控制,疾病治愈,可能往往不是某一个医生决定的。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你累计数的治疗,最后在某个医生的节点上出现了一个很好的一个转机和结局。也就是说你吃了10个馒头,最后一个馒头把你吃饱了,前面9个馒头的功劳,你不能一下子抹杀。
医生是不是坑钱,可以这样做一个基础的判断:尽量选择公立医院、规范的医院,少去一些频频出现医疗纠纷,医疗口碑很差的医院。莆田系的医院谨慎考虑,一些付费比较高的高端医院往往医疗服务质量也不错,但是那是明码高价,就像很多人提示的,不是所有人能消费得起。
可能,很多人还在回忆或者活在过去那个时代:比如说乡村医生或者是小诊所,医生开几片药打一瓶点滴,疾病就会治愈的美好场景。
就拿病毒性感冒来说,很多病毒也越来越出现耐药性,药物也在不断的升级。
大的健康环境在变化,医疗环境也在变化,不能贸然来感叹【今非昔比】,大多数医生还是秉承医德医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一个人如果去看病,怀疑医生坑钱,那么怎么看医生都在坑钱。
就像我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自己砍柴的斧头丢了,就是觉得是邻居偷了斧头,怎么看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像偷了他的斧头的人。后来斧头在山上找的了,这回看,邻居怎么都不像偷斧头的人了。邻居没变,行动没变,变得只是自己的心。
从目前的医疗市场看,正规医院的医生基本都是有底线的,不论是诊断与治疗都是讲医疗原则的,没有谁不想把患者治好,并且尽快治好,最多水平有限,坑钱这事情何从说来。大医院人满为患了,没谁想让患者多住一天。
但是确实有坑人的医院,多事是莆田系一类的医院,这些医院往往能做到没病诊断出病,经常把诊断宫颈糜烂来治疗。还有的时候术中加价等。
所以就医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虽然有时候态度比不老所谓一些私营医院,但是就对不会骗患者,坑钱的。
至于有的人非要去那样医院,无论你把眼睛擦多亮,都会上他们的套路的。
还有一些高端医院,比如和睦家等,是不会坑你,但医疗费用高的离谱,不是我等小民能负担的起的。
有没有态度好又省钱的医院,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真的不好找。因为现在的大医院的医生都很忙。期待医改越来越好吧。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医生还是占主流吧,那个医生有意识把病人治死的,技术水平有高低,设备是否齐全,也是关键,再加上有些病情恶化程度,有些病世界上都无法克服原因,所以患病后让医生一定要治好是不大可能的,我相信医生也有成绩感,治好一个患者,特别是严重患者,得到患者好评,自己也高兴,没有那个医生喜欢让患者骂他,差评吧。当患者点名让xx医生看病时,说明这医生医术,为人医德得到大家认可。极个别医生为钱,不大负责也有,这是个例,不能代表所有医生。目前医生拿回扣,这一方面是医院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現象,不能完全怪医生,应该说不给医生红包,也不会就不给你治疗,更不会给你小病治成大病吧,红包是患者的心情,心里安慰,心中希望。我近期患感冒,到社区医院治疗,一个医生说你的病情要化验血,结果一查是支原体感染,医生说我可以给你治,但效果不好,本医院条件不行,建议去大医院抓紧治理,我当时感到这医生医德医风,好感动,这医生完全不是为钱骗患者,这说明把医生说一切为钱,反复,不必要的检查是偏見。人与人应互信,配合,才是搞好一切事物的关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难。
因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医生考虑的可能更多一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