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说宫灯挂歪了,这是什么意思?
乾隆,刘墉,宫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说宫灯挂歪了,这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说宫灯挂歪了,这是什么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说一下,乾隆所坐的位置(龙椅),根本就看不出宫灯歪没歪,而他为什么要这么问呢?乾隆就是想让嘉庆看看,满朝文武大臣有没有一个敢说实话的。
而刘墉已经决定要告老还乡,所以没有回答。如果他回答,他就会说没歪,当然不会像我这样简单的两个字,他会委婉的说出来,既不让乾隆生气,又能把实情说出来,阐明没歪。
满朝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看懂乾隆的意思,嘉庆有没有看懂是个未知数,主角刘墉肯定是懂的。
乾隆也是想告诉自己,(从今以后没人敢说实话了)这也是一种告别……此时乾隆的内心是伤感的,就直接退朝了……
我的文章里,有写,《真实的和绅,是这样的》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如果感觉我回答的正确,可以给俺点个赞,关注一下。俺和刘墉是老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剧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当刘墉在金殿请求告老还乡时,太上皇乾隆问皇帝仁宗:“皇儿,你看去还是留?”仁宗唯唯,不置可否。这时乾隆忽顾左右而言他:“皇儿,你看这盏宫灯是不是挂歪了?”仁宗抬头看了看说:“没挂歪呀!”乾隆又问众大臣,善于察颜观色的和坤忙不迭地站出来:“启察太上皇、皇上,确实挂歪了!”乾隆命和坤拨正,和坤拿长杆去拨,这一拨,本来正的反倒歪了。紧接着,乾隆表态,仁宗附和,刘墉就布衣还乡了。 电视剧中的刘墉与和坤,经过艺术加工,一忠一奸;一个机智鲤直,一个巧言令色:一个敢于进谏犯上,一个一味阿谈奉承,形成鲜明的对照,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叫绝捧腹之后,不禁想起“正”“歪”的问题来,在封建时代,贵为真命天子的万岁爷,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是是非非,全凭他一人说了算。历史上勇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明君屈指可数,正因为凤毛麟角,就为人们广为传颂。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懂得“水所以载舟,亦所以筱舟”道理的皇帝,留下了许多任贤纳谏的佳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宰相刘罗锅里面有个场景是这样的,宰相刘罗锅想要解甲归田,向皇帝宝座上的嘉庆皇帝辞职,嘉庆帝认为刘罗锅是个好臣子,不想批准,想让他继续为国家效力。于是说:“刘爱卿是国之栋梁, 朕还要仰仗刘爱卿为国出力,朕不准了”。
但是这时候,坐在上边的乾隆皇帝突然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话:“众位爱卿,朕怎么觉得今天的宫灯挂歪了呢?”
但是这时候,嘉庆皇帝却说:“父皇,这宫灯并没有挂歪啊”
乾隆却说:“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这宫灯是歪了还是没歪啊”
这个时候考验各位大臣的时候到了,如果不能明白里面的道道,像个愣头青一样的跳出来发表意见,可能明天就得外放地方啊。
和珅这时候,顿了顿,附和乾隆说到:“太上皇,臣也觉得这宫灯歪了”于是,一帮大臣附和道:“臣等都觉得这宫灯挂歪了”
于是乾隆名人拿了一个杆子给和珅说:“和爱卿既然认为宫灯挂歪了,那么就去把他拨正吧”
于是和珅拿着杆子走到宫灯底下,问了句:“太上皇,要往哪里拨正啊”
乾陵说:“你不是也说歪了吗,当然知道往哪里拨正了”
于是,和珅拿着杆子往外拨正了。
乾隆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是满头雾水吧。
那么这里面有什么道道呢?
这里面其实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个朝堂两个皇上我想也就乾隆有这样的魄力吧。
这里面就是刘墉是一个国之重臣,想辞职归田园。嘉庆皇帝考虑到自己并无势力处理好全国的大事,想让刘墉帮助自己。但是这时候乾隆皇帝却说了,要让刘墉走,和珅马上就会意了,把宫灯往外拨正了。这里面的信息量大了去,和珅作为一代权臣,其机智和心机真不是盖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借此试探一下各大臣的内心想法,说到底,还是不放心这万好江山,更害怕嘉庆帝管不住各大臣,想为儿子再辅辅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