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腰间盘突出怎么会引起腰痛腹痛呢?
疼痛,神经,椎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怎么会引起腰痛腹痛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椎间盘突出"最早是在尸体解剖中发现的,X线和造影剂发明以后才在活体中得以间接的观察,CT和MRI技术才让它较为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所以它不可能有"祖传"的论述和疗法。
"椎间盘突出"形成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确,所有相关的论述只是猜测。
对"椎间盘突出"的后果一一临床表现的认识更是存在很大误区,有待进一步商榷,可以从二个方面考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对周围结构(尤其是脊髓和脊神经根)的直接挤压。
"椎间盘突出"影响脊柱稳定性,增加相关肌筋膜的负荷,有可能成为疼痛的原因。
但迄今发现的事实是"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与"脊柱失稳"或"神经受压"等临床症状的程度并不成正比。
特别要指的是,已经众所周知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的观点,存在很大的谬误一一神经受损不应该"痛"!
神经的功能是传导信息。神经受损后传导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只能表现为感觉减弱或消失。能够明确地感知与神经支配区域相应的痛点、线、面,恰恰说明该神经的功能正常。
疼痛感是软组织中的无菌性炎症病灶与局部张力增高的共同作用经神经传递给大脑而产生的,所以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消除痛感。
目前的"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其实是把多种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毫无关联的疾病混为一谈,统统归咎于"椎间盘"的影像学改变。于是一方面"专家"遍地,一看片子就下诊断,"必须手术,否则瘫痪";另一方面"神医"频出,药物、手法、器械等等根本不可能改变骨骼的方法都能治好"专家认定"必须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不轻易用"椎间盘突出"这个名词,思路可以更清晰一一人体包括骨、神经、血管、肌肉、筋膜,组合成多种器官结构,"椎间盘"只是指组成脊柱的一个零件。各种组织和结构发生异常都可以引起不适,各有特征,不可笼统地用"椎间盘"的病变作为诊断的依据。
其实,酸胀紧牵是肌筋膜张力异常的表现,伴随炎症时表现为疼痛;在高张区的远端出现循环障碍(多为静脉回流的不完全受阻)表现为麻。只有神经受损时才会发生感觉运动异常,神经受损也只能表现出感觉运动减弱。
消除无菌性炎症和松缓肌筋膜张力才是治痛的根本。所谓的"保守疗法"无非如此,不可能改变"椎间盘突出"的状态,优劣区别只在于是否做到"准确"和"全面"。如果有效,说明治疗的其实是软组织病损,根本不是"椎间盘突出"。如果无效,也不等于就是"椎间盘突出"而需要手术,必须从诊断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到位等方面进一步审核,寻找原因,"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效就手术"的说法是错误的!
确认有神经症状,且与影像学异常相对应时才有手术的理由,而且必须抓紧时机,切不可盲目寄望于"椎间盘突出"有"保守疗法"而贻误治疗时机。"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效再手术"的说法更是错误的!(重点重复)
"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效果,取决于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时机和正确的术式。
在目前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一部分是确实属于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的,如及时手术解除压迫避免神经的进一步损害,预后良好;若寄希望于所谓的"保守疗法",发病二周以后手术,神经恢复时间明显延长,三个月以上再手术的情况更差,甚至不能恢复。
另一部分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不存在神经受损表现,多为软组织病损,针对椎间盘突出的手术其实是无效的,但手术中的麻醉、手术后的绝对卧床休息都可以达到放松肌筋膜、减缓无菌性炎症的作用,使疼痛减缓;术中术后激素对缓解疼痛的作用不可忽略。但由于这些作用的不完全性,症状在一定条件下会重现,即所谓"复发"。
事实上椎间盘摘除后不可能再生,又怎么可能复发呢?
所以,面对手术后残余或复现的症状,仍然应该从骨、神经、血管、肌筋膜等方面详考症状和体征的归属,明确诊断再作相应的处理。
上一篇:入门级的单反相机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