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淡了,也是有人说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的农村人都爱攀比。农村人其实是最讲究面子的,看到别人盖房子了也会跟风。别人买房子了也会买房子。而买不到的就会产生嫉妒心理。过日子都怕被人给比下去,时间长了自然容易形成一种攀比的风气。人情味也在这种攀比中越来越淡!
传统习俗丢失太多这几年,表面上看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变好了许多,但人们丢弃的东西也非常多。在以前,农村有很多节日,如今这些节日简化的简化,省略的省略,没有这些传统的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越来越淡。比如说农村的祭祖文化,还有就是对老人的尊重,以前拜年祭祖的时候,都会给老人、先人叩头,如今叩头的又有多少呢?
以前逢年过节缺个劳力什么的,一句话就搞定,可是近些年,这一切都变了,人情变得越来越淡薄,这是为什么呢?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因为父母之命,人情世故等等原因,很多人内心再不愿意走动,也不得不把短暂的年假贡献出来逢场作戏!一过完年,大家各奔东西,很少有见面的机会,彼此了解的也不多了。
如今农村几乎人人都面对很大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只能顾得上自己,没有心思在顾及别人。大多数农民都常年为赚钱发愁,自己都养不活,又怎么在乎所谓的亲情关系呢?
现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减少了,经济越来越富裕,以前都是乡亲们一起帮忙做,现在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就能解决。关系淡了,最主要的还是交流少了。
现在人们交友处事都是带着点利益性质的,很多人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先确定这个人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的就不会深交。现在最明显能突出这一点的就是在过年的时候,给领导拜年的积极性要比给村里长辈拜年的积极性要大很多了。
虽然,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了,但是还是希望大家相处的时候拿出真心来相处,而不是因为利益才和一个人做朋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还是物质生活丰富了,平时生活,和过年吃的,没什么大的区别,再加上城乡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总感觉没有年味,以前,虽然条件都差,但,一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都开始准备年货,其间,煎炒烹炸就陆续开始了,小孩开始零星的放炮,(主要是节省下来,到过年时再放)特别是年三十那天,家家传出,刀跺肉馅撞击案板声响,真可以说是,春节前夕的交响曲,人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年货都准备齐了吧,处处都显得年味是那么的浓和重。三十晚上,吃饺子前,各家各户的门前,鞭炮齐鸣,钻天猴和烟花,不时的在天空绽放,大人小孩都翘首仰望,天空显得,色彩斑斓,初一早上,人们走家窜户,相互祝福问好,又是鞭炮齐鸣,饭罢,人们三三两两,涌向广场,公园,一个个喜笑言开,一会儿,三眼铳对天鸣放,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随后,一队接一队的秧歌,舞狮,高跷,汉船走过来了人们驻足观看,并指指点点的评论着,那个好看,那个漂亮,现在想想,那才有年味,那才是真正的过年,唉!忆往昔,均成了回忆,已一去不复返,前后对比,真觉得现在的年不能与前相比,唯一不变的是,吃饺子和家人的团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传统节日终极目的是什么?是传承。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团圆,喜庆。无论天涯海角,都要赶回家过年。一家团圆。吃只是一种形式,传承就像一根主线把华夏几千年串在一起。现在的人们过年,除了吃,打麻将,出门旅游,就没什么好玩的了。不再挨家挨户拜新年了,传统节日文化淡化了。庙会不再是庙会(那种过年的气氛已经荡然无存)高跷、狮子、龙灯、落子、已经不让出来了,灯会也是索然无味。那种普天同庆的气氛没有了,那种暖融融的年味没了。再过几年几十年,中国人的春节将不再让人心驰神往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年味儿变淡了呢?
作为北方沿海城市80后的猹,记忆中的年味儿至少是这样的:
过年穿新衣
在春节即将到来的前一个月,每家每户每个周末的固定项目都是全家人集体出动逛商场,为每一位家庭成员添置过年穿的新衣新鞋,从里到外,大件小件全都是新的。
过年囤粮囤肉
过年前一周,每家每户的妈妈姥姥奶奶们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面食,馒头、花卷、烙饼、枣卷、豆包、糖三角,蒸好的面食可以放进冰箱里冷藏、冷冻,也可以直接放到阳台的窗子外面,露天冷冷的空气可以让食物较长时间的保存。
还有种类繁多的炖肉:五花三层的炖猪肉、炖鸡、炖牛肉、炖羊肉,鸡翅,鸡腿,排骨,羊排,猪蹄等等等等,连着几天,整个家里飘着的都是炖肉的香气。
肉类里面最好吃的还是炸肉,切好半厘米厚的里脊片,或者一厘米长宽的里脊条,裹上鸡蛋液,放进滚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器皿里控油之后再吃,又香又酥。油炸的肉可以存放很久,炸几大缸豆,全家人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鞭炮声声
浓浓的年味儿里,北方过年的鞭炮是绝对不会缺少的环节。
无论是三十儿晚上、初一早晨每家每户都要放的两千响大红鞭炮,还是孩子们玩儿的一百响小鞭炮,你方唱罢我登场,整个“年”里,这种噼里啪啦的声响不绝于耳。
除了热闹的响声外,遍地大红色的鞭炮碎屑映着家家户户窗上门上的吊钱,春节的红红火火名副其实。
还有鞭炮燃放后空气里弥散着经久不散的火药味儿,也是年味儿里独特的味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