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算不算道德绑架?
道德,孩子,的人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算不算道德绑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② 超出普通人标准:
比如子贡曾响应国家号召,花钱赎回流浪他国的奴隶,却不肯接受国家的奖金(子贡家富可敌国)。
尽管他并没要求别人也这么做,但因为这种行为大大超出普通人的承受水平,仍旧遭到了孔子的强烈批评,嫌他带坏了风气,这会导致大家为免“道德绑架”,慢慢就会不愿意赎人回国了。
③ 要求别人:
孔融只要求自己让梨,子贡只要求自己不要奖金,这就不算严格意义的道德绑架。
综上,如果在给别人讲孔融让梨的时候,是希望别人做超出道德标准的事,比如献出生命、放弃亲情、降低生活水平,那就是道德绑架。
如果仅仅是跟别人分享这种美德,或希望别人监督自己做到这类美德,比如公交车给老人让座,那就不算道德绑架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叫“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以道德的名义,以貌似正确的姿态,以我一己不切实际看问题的标准,胁迫、攻击、侮辱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想方设法左右别人行为的一种现象。
凡是正常的教育行为不可能符合“道德绑架”的特殊标准,反到是认为给孩子讲“孔融让梨”故事是道德绑架的人正在实施道德绑架。
《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输出的是一种健康的思想意识:孔融四岁时就将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做弟弟的尊敬兄长是应该知晓的道理。
这种输出教育循循善诱,并不是强迫左右别人的行为,也没有不切合实际,没有攻击侮辱他人,何道德绑架之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所说的那段话:“人生在世几十年,若亲眷不能克己复礼,携手共度,眼下的经营,终究是梦里黄粱。”人活世上一辈子,本就不易,于现在这个时代而言亦是如此。
父母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难道不是教兄弟姐妹携手共度,温暖相依吗?当一个孩子刚来到世上时,什么也不懂,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想据为己有,若人人都如此那兄弟姐妹之间就会因这些吃食玩具而起争执、生怨恨,便少了几分情份。如果父母不教孩子们互相礼让,不教孩子们克制自己的欲望,那长大了兄弟姐妹之间能携手共度,相互依靠吗?
我在想很多人认为“孔融让梨”有道德绑架的成分,可能只根据这个故事看到事情的表象,没有把这个故事放到当时的真实环境里,孔融之所以会让梨,应该得益于父母的教导。父母既教孔融礼让,难道不会教哥哥礼让吗?虽然自古流传下来的“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弟弟在让哥哥。但我想在这个谦虚有礼的家庭里也许还有哥哥让弟弟的故事,只是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没有得到记录罢了。
看到很多家庭,家人之间的亲情很淡漠,老人孤苦无依,受了一辈子苦也终究没能享受到天伦之乐。真是令人心酸。若我以后有两个孩子我也会给她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叫她们学习传统美德。孩子家人之间如此礼让疼惜总好过争得面红耳赤,教她们相互礼让,相互体恤,同舟共济。当然礼让不代表麻木的一味愚让、退让,而要建立在理解、疼惜的基础上;礼让也不能只是一方让,而是要相互。再说孔融也不是被父母教育成只知愚让的人呀,当他遭人取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时,也会怼回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可见也不是一味退让,而是有进有退,不任人欺负。
教育孩子需要智慧,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皆有为人处世的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望父母教孩子积极向上的美德,望子女疼父母一世的付出。愿幼有所教,老有所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道德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对这个问题我觉得要跳出故事看问题。
《孔融让梨》就是一个传统故事,就像很多其他故事一样,故事传递不同的价值观,讲给孩子是一回事,他要不要接受是另外一回事。这个问题取决于讲故事人的导向,要不说老师很重要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老师讲完这个故事,然后说:孔融是个好孩子,他懂的把梨让哥哥,他真棒,我们也要学习他,做个谦让的好孩子,我觉得这个就欠妥。这是在灌输价值观。
如果老师换一个当时,问孩子,你觉得孔融这个做法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是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个是引导孩子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中树立价值观。
世界是多元的,孩子面对不同的观点可以思考,但要不要道德绑架或者是不是道德绑架是看大人的做法和导向,与故事本身无关。
个人浅见,不到之处欢迎讨论。
上一篇:在边境城市丹东都拍过什么电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