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喜欢独处是怎样的一种心理?
的人,喜欢,自己的喜欢独处是怎样的一种心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虽然看起来邻座都是人,但其实他们都在享受仅仅属于自己的精神上的独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精神上自由了,很多事情才容易想通,很多奇思妙想才能迸发出来。
所以,伟大的想法往往诞生于独自思考,就像我们熟知的牛顿,也是因为经常独自在外思考,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能够享受独处的人,往往都会把这个习惯保留下来,因为独处的滋味真的很爽。
但会有一些小伙伴想,喜欢独处的人不孤独吗?
其实喜欢独处和本身孤独是两回事,前者只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形式,而且那种形单影只只是错觉,一旦独处的人回到人群中,TA 依然能谈笑自如;但后者的区别则在于内心。
独处的人内心往往是充盈的,因为TA很清楚自己的节奏,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完成自己的目标,TA对自己的了解是很透彻的。
但本身孤独的人是不一样的,TA的内心深处其实很渴望得到认同,被人接受,所以在意的事情很多。而且在意的点一般都在于身边的人和事,很少看到真正的自己。
所以说呀,喜欢独处的人,或者说会留时间独处的人,生活往往更充实,思考的东西也比别人更多。
朋友们,学会独处,然后享受独处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喜欢独处的人从小受到家庭的束缚,父母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看书,好让他将来飞黄腾达。在周末,父母不带孩子到外面去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不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气息和变化。孩子常年除了去学校上课,就在家里被封闭。孩子从小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孩子不象外面的孩子有自由空间。即使孩子培养多聪明,但失去童年的孩子回忆不起当年他的童年在哪里,只回忆在父母管教下在家里。
当孩子长大后有怕生的感觉,因为学不会与人相处,逐渐失去与别人交往的融洽,自我独处与自我隔离是他一生的追求!父母为了孩子付出努力,让孩子失去了与其他孩子交流的机会,导致孩子变得欲欲寡欢、沉默寡言、孤芳自赏,即使有工作,也不愿与参加集体活动,格格不入来形容他不为过!
父母为了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却剥夺了孩子的天真童年。父母虽说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在伤害孩子。平时看到喜欢独处的孩子习惯了一个人生活着,不需要有第二个人走入他的生活视线里,这就伤害了孩子将来的一生!有的孩子长大后就是因为父母的对孩子的封闭式环境成长才让孩子与社会格格不入或脱离社会的种种思想。不知人与人之间是否有友谊或信任之说,分辨不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人一旦失去辨识能力就会误入歧途,迷失自我。走进社会,无法融入社会,就很难与工友或同事正常交流,喜欢独处固然是好,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应学会与人交流、交往,让心情快乐起来,每天板起一副冷面孔,谁都不愿跟一个愁容满脸的人在一起,你如何在单位或公司立足呢?
为长远利益打算,必须放开自我,不让自己封闭在角落里,与其他人融化在一起,快乐也会在心里萌发。虽然你从小受父母影响与社会脱节,但你长大了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都是为了你好。当你找到一份工作之后,就不要与工作脱节,好让自己能正常工作,懂得与工友或同事和睦相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单靠一人之力很难把工作干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独处时修身,静心,明志,做自己该做的事。我经常独处,读书,赋诗词,修花剪草,赏月观景,安静的独处,使我有了充足的个人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爱独处。
我发现,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独处是有益身心的。
因为需要思考,我的思维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按照既定目标扬帆启程。给自己制定一条短期目标,就如同一条航线航行一般,最后到达目的港。其间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就像持枪打靶一样,万万不可打偏,跳飞,一擦而过或不着边际。三思而行,沉默是金,都是类似自己给自己留下余地,留够独处时间的金句典范。
就如现在的悟空答题,既然选择了生活领域创造者,我就必须注意垂直度。期间有几天由于兴趣所致,对对联一发不可收,兴趣十足,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行为象打偏跳飞的子弹一样,己脱离了生活领域的轨迹,赶紧搬道岔回归正轨吧。
每天独立思考,沉浸其中,养心动脑,自信满满,身心愉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要学会独处。作家杨科揭示,独处可以反省自己。
独处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的打扰,是一种享受。
在独处的时候觉得特别安静,终于可以不用再去听很多人的看法了,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生活。
喜欢安静,不喜欢社交,其实只要自己觉得高兴就行,就像有的人喜欢经常性出去喝酒,打牌,这种人就是爱社交,不甘寂寞。每种性格都有利弊,所以不要太纠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