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过去没有空调,古人都是如何避暑的?
古人,冰块,夏天过去没有空调,古人都是如何避暑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周礼·天官·凌人》记载:“春始治鑑,凡外内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宾客共冰。”把食物放进冰里冰镇,堪比现在的冰箱。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过冰鉴,透过古人的夏日消暑神器让我们才能一睹昔日的贵族生活。
在唐代,人们用冰放到木桶里,然后在上面撒上盐,再把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冰上面,再插上小木棍,等蔗糖水凝固了以后就可以吃了,或许在唐代就开始叫冰棍啦。
宋代时,冰制品更加丰富了,当时的冷饮有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汤、雪泡豆水等冰制食品。
元代人往牛奶里在加冰和水果,吃起来就更加可口了,这就是简配版的冰激凌啊!
冰在古代是贵族的专享品,为此还有专门管理的官员叫凌人。
百姓们用的最多还是扇子,制作简单,随身携带。从一把扇子中也能看出汉文化的深厚底蕴。
扇子算日用品,夜用的有竹夫人也叫青奴,还有瓷枕。
古人还有一种叫“心静自然凉”,我想这才是最高阶的消暑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时候人口少,树木多,空气清新清凉,大自然的风就是他们最好的空调,再就是一叶大树叶,好点的一把蒲扇,就能轻松度过暑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盛夏炎炎,天气越来越热,不吹空调真的让人很难受。相比较于古代,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实在太好,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以前没有空调,为何古人从不抱怨热?
首先,也是最基础的。古人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知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古代人自家拥有庭院,种植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爱好。杏树,榆树,杨树,枣树,乃至梧桐树,这类容易遮阳的树种通常都是首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庭院围墙附近种植瓜果,冬瓜丝瓜南瓜扁豆,也能为人提供一个合适的避暑环境。
以前没有空调,为何古人从不抱怨热?
其次,如果是有钱人家,主人会自掏腰包建立私人园林或山庄,那也是个纳凉的好去处。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清代皇帝建立的承德避暑山庄。夏至来临前,太监们会提前布置手架脚架,顶头再用席子铺好,这便是皇帝妃嫔们走路的“特殊通道。”成本虽高,相比普通的遮阳伞,这种方式不但遮光性强,隔热效果也很好。估计全中国只有皇帝能用得起。
再者,冰块降温也是不错的方法,千万别小看了古人。我国制冰历史悠久,冰窖或冰室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东西,冬季来临,人们会在冰河凿取冰块放置冰窖中备用。《诗经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上述提到的凌阴便是冰窖。朝廷的冰窖为全中国规模之最,负责控冰者达94人。试想酷暑难耐之际,从冰窖中取出小冰,至于冰鉴之中,室温骤降,如当今空调制冷,让人心情愉悦,浑身舒畅。
抛开皇族,普通人家如何避暑?最普遍的方式是扇扇子,古代的扇子通常用竹木编制,若是手中有点小钱,也可购买绢帛扇,绢帛扇摇起来不费力气,还很美观。当然,无论什么扇子,避暑效果都很一般,没有冰鉴的效果好。清代的乾隆皇帝比较会玩,他发明了以水流为动力的自动风扇,从圆明园内卧室外围引入流水,沿着宫墙向外流入,绕着卧室一周,入口处放置一大风扇,一圈一圈又一圈,十分惬意。
最后就是“食疗”了。古人好饮,夏日炎热,自然口渴难耐,普通的水喝不够,百姓们通常会制作冷酒,也就是冰镇酒,冰镇酒尝起来又甜又凉,是夏天痛饮的首选。除此之外像甜豆汤,椰子酒,木瓜汁,荔枝水,都是人间美味,再加上冰块,和现代人吃冰棍无二,快活的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大部分都是穴居,洞居的,冬暖夏凉,比现在空调还舒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说古人了,80年代的前期普通老百姓家里是没有空调的,那时四季分明,最高温度在33度至35度左右,晚上也就二十几度。现在全球变暖,海平面增高,主要是工业革命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支持环保政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好兰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诚邀!这里是行话历史,欢迎关注点赞!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古代没有空调怎么过,感觉提问的应该是南方的朋友吧,毕竟在山西,空调保有量还是很低的,可以说还有很多人家里是没有空调的。不过还是给提问者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扇子之类的东西就不多描述了,是古代肯定会用到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