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人在冬天是怎么取暖的?
火墙,古人,手炉古代人在冬天是怎么取暖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木炭和棉衣动物的皮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烤火盆取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小时前
空调:空调太干,极易上火,长时间用很不舒服。小太阳:温升最快,只是不能对着人,对着人会干,不对这人会好一点。很亮,影响睡眠,不过小太阳可以调大调小,晚上睡觉的时候调小一些会好很多。还有一种方形的或者卡通型远红外取暖器:原理与小太阳差不多。比小太阳温和,光也弱,温升也没有小太阳快,但是比电油汀快。感觉挺适合你家用的,只是晚上睡觉开小档,不要对着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炭火
还记得卖炭翁里的那位老爷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钻木取火取暖,穿着动物的皮毛保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人经常用烧材取暖的一个常用方法,有条件的大户人家用烧木炭取暖。用于防寒御寒的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冬天已经来临,随着一波强冷空气的到来,北方冰天雪地,南方阴风冷雨,几乎各地都开启了“速冻模式”。但当我们这些现代人拥有暖气、空调等御寒武器时,古人们是怎样度过寒冬御寒的呢?
1、原始火种
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了。考古学家曾经发现,北京人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和取暖。在这一时期的居住遗址内,还发现过用火的烧土面和灶坑,可以推断,那时候的人们主要是通过烧火取暖。
2、 燎炉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用具的名称叫做燎炉。燎炉一般附有炭箕,用来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不过,此时的人们已经聪明了许多,御寒取暖的方式也不仅仅是烧炭取暖这一种。
3、火墙
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的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与灶相连通。火墙由炉膛、火墙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热烟气在墙内流程长,则蓄热时间长,散热均匀。烟囱是火墙的排烟通道。火墙的炉灶可以做饭,热烟气则通过火墙体供暖。
4、火炕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千年间火炕伴随北方人度过了无数个寒冬。至迟在魏晋时期,东北地区已有使用火炕的记录 。辽金之际,火炕技术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5、暖阁
明清定都于北京,皇宫中设有暖阁。建筑师们根据火炕原理,发明了火地取暖法。火地由烧火用的工作坑,炉膛,主烟道,支烟道,排烟道几部分组成。工作坑设在室外,深约1米,不用时用木板盖上,如平地一般,用时则掀开地板,由专管点火坑的太监下到工作坑里去烧炭。排烟道也在室外,如此一来可以避免烟灰污染,又可以保障火热气沿着主,支烟道分流到各个烟室,地面,确保受热面积均匀,温和。如若在有火道流通的地方以木板隔将此区域包围起来,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暖阁。
6、手炉
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手炉甚至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称为暖手炉、火笼。明代时,手炉的样式开始变得繁多起来,也愈发小巧,可放在袖中。
7、足炉
宋朝还有一种特殊的保暖用具,叫足炉,又叫做“汤婆子”、“锡夫人”、“汤媪”、“脚婆”。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
8、熏炉
熏炉是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熏炉又被称为暖炉、红炉,专门用来供室内使用。
9、煤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煤炭,并利用煤炭生火做饭、取暖的国家。古人称煤炭为“燃石”,传上古炎帝时已使用燃石。贵族之家用木炭取暖时,还会有许多讲究。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宠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家,冬天取暖用的炭便非同一般,系用蜂蜜将炭屑捏塑成双凤形,烧炉时用精贵的白檀木铺在炉底,一尘不染。
上一篇:想做承兑汇票业务,注册什么类型的公司合适?怎么规避税务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