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所谓“担夫争道”,在草书中是怎么表现的,好在哪里?
草书,线条,书法所谓“担夫争道”,在草书中是怎么表现的,好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旭从中看到了用笔之意,担夫争道,悟出用笔的意气,从而书写有一种犷性气势,由原来草书漫妙,掺杂于非理性的笔意,也乃脱法之窠臼,跳出法囿而率性发挥,这皆出自草字之达情达意之目的,法度是书者皆存之固有的,属共性,仅存在丰腴是否,而草书个性突出于意气,即情性,那么有迥然不同的个性之情状,才有草书的千变万态。对于张旭之草圣,之所以草圣,是谓狂放不羁,笔墨池鹜,是谓造次,达到了人与法之挣扎,是否脱缰野马,脱法脱俗,寻求法外之法,力究创新,探幽别具他人的一种内心渴望。
由然忽见担夫爭道,终于心亮肚明,挥豪之间,情景浮现之气氛之衬托,油然而生笔端旁通旁骛之飞扬。
当然也有理解为(笔法之避让之说)有之,在情性之释放中,其笔法的避让法,达及疏密间得当得宜,之效,我的理解而更多的是取其气势之效。从张旭人狂字犷而断之,更符合情理,应该说避让之笔法,从于性情的跌宕起伏便可有之,笔画率性,随心荡气,会有疏密有大小有抑扬。
草之意法,未意有法写不成草书之情,无法有意写不出意韵。而草书是有法度有意气,才备于达情达意达韵之完美。
此言,揣测而已,个人已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年轻人可能没有见过繁华闹市中‘’担夫争道‘’的场景,每年春运发生的‘’摩托车大军‘’返乡场景应该知道吧。(为了赶时间送货,在大都市里穿街走巷的外卖小哥性质差不多)
这些人员在行走途中,首要是保证安全,不能与人相撞,危险性也比以前的担夫更高了。
行驶途中受路况影响会发生,速度的快慢变化(节奏),合理的避让(舒密)等现象……但是,保持前行并顺利到达目的地才是根本(书写性)。
张旭就是把“担夫争道”现象应用在自己的书写之中了。(矛盾中的章法与取势之道)
行草书不仅对文人墨客,就是对普通人来讲,确实是最适合情感发泄的字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杂而有序,狂而遵规,敢违而有道,闪而有法,避而有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担夫争道,首先我们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在一根独木桥上,一来一往有两个挑担的人,这两个人互不相让要走向对方的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互相避让,而不能只有一个人避让。
无论是在草书还是在其他的字体里面,章法上都有这种必然的关系,线条与线条产生的空隙必定会让其他的线条穿插进来,而线条与线条形成的凸起,必然需要一个空间来容纳,犹如齿轮的咬合一样。
担夫争道其实就是互相避让,阴阳对比,阴阳调和的关系!
怀素《自叙帖》
古人对书法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比喻,但是无论怎样比喻都离不开阴阳关系。
书法与道家思想结合的非常紧密,如果我们的书法将阴阳的关系处理好,自然近于道。而这种阴阳的调和说的比较玄,形象一些可以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担夫争道、锥划沙、屋漏痕等等。
张旭《古诗四帖》
草书里面的线条是流动、跳跃的,这种阴阳关系处理起来尤其困难,因为他从单字到整体的布局章法都是动态的,需要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随机应变,无论是避让穿插,浓淡相宜,还是疏密对比,都要合于阴阳。
而合于阴阳找一个事例来类比、来比喻的话,“担夫争道”显得再恰当不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盼了一年,终于尚可网又要瓜分红包了,面对如此多的书友回答这个问题,类似曹操口中的鸡肋,更像张旭草书的担夫争道之典故。
其质在于书法的单字要相互避让,谋篇布局要错落有致,妙趣横生,但不可不失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就是有才呀!”担夫争道”太形象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