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项羽一直打胜仗但地盘兵力没怎么壮大,刘邦一直战败,为什么反而势力壮大?
项羽,刘邦,韩信项羽一直打胜仗但地盘兵力没怎么壮大,刘邦一直战败,为什么反而势力壮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战争目的不同:项羽为维持霸主地位,刘邦为夺取江山
1、项羽是为了维持霸主地位。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自称西楚霸王,其最终目的不过是在诸侯当中称王称霸,而在之后的战争中,他仍然主要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在推翻秦国统治后,项羽主要发动了两场对外战争,一次是平定齐国之乱,另外一次便是楚汉争霸,而这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分别是田荣和刘邦公然挑战项羽的霸主地位,项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平叛,而并非夺取天下。
2、刘邦则是为了夺取江山。与项羽不同的是,刘邦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取天下,不论是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统三秦之地,还是不断向东扩张,他的目的都是为了一步步扩充实力,从而最终一步步夺取江山。他想要的不是成为诸侯中的霸主,而是要成为天下之主。
正是由于两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不同,导致项羽发动的战争只是为了迫使对方臣服,而刘邦则是为了征服。这种情况下,项羽根本不会考虑在击败对方后将其封地纳入自己管辖,而刘邦则会毫不犹豫的侵吞掉对方的封地。
正是由于战争目的不同,导致两人在战争中采取的手段和战争策略全然相同。
战争手段的不同:项羽烧杀抢掠,刘邦保境安民
1、项羽烧杀抢掠。我们以项羽平定齐地叛乱为例,《史记·项羽本纪》明确记载了,项羽在出兵打败占据齐地反叛自己的田荣后,他选择了“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不仅一路烧毁齐国房屋,将投降的士兵全部坑杀,甚至将掳掠的男女老幼全部迁往北海,使得百姓死伤无数。项羽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迫使对方臣服,他的烧杀抢掠就是为了惩戒齐地的背叛,然而他的这种残暴方式不仅没能震慑住齐地百姓,反而导致齐地百姓愤而反抗,继续对抗项羽,这使得项羽主力被长期牵制在齐地不能撤出。
2、刘邦保境安民。刘邦与项羽的做法截然不同,他非常重视占有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在统治地区推行改良后的《秦律》,减免徭役、减轻田租、释放奴婢,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负担大为降低。这使得刚刚经历了秦朝苛政和战乱影响的百姓们对其极为拥戴,成为了支撑其日后征战的最大助力,这同样也是刘邦能够多次战败,却又能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项羽的残暴有其性格原因在,但同样与其战争目的有着极大的关系,他为的就是用尽手段迫使其臣服,并不敢再反叛自己;而刘邦则更加直接,他为的就是赢取百姓的支持,从而稳固自己在当地的统治。正是由于手段的不同,使得项羽丧失人心,根本无法将攻占地区纳入统治;而刘邦赢得人心,很快便能够稳固自己在当地的统治。
战争策略的不同:项羽注重眼前,刘邦注重全局
1、项羽注重眼前。整个楚汉争霸时期,项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击败刘邦,平定刘邦的反叛。奈何其虽然能够屡败刘邦,甚至以3万骑兵消灭刘邦56万大军,但却始终无法消灭刘邦。因此,他的目光仅仅局限于和刘邦之间的正面较量,过于注重战争的胜负,而从来没有从战略全局去考虑过。
2、刘邦注重全局。由于刘邦有着夺取天下的野心,所以他的目标并不仅仅在项羽一个人身上。当然,作为自己夺取天下的最大敌人,如果能够迅速消灭项羽自然最好,于是便有了彭城之战的爆发。然而彭城战败后,刘邦在明知无法迅速消灭项羽的情况下,便以自己在正面吸引项羽主力,然后便开始夺取其他诸侯土地,一面以韩信攻占魏地、代地、赵地、齐地,降服燕地,另一方面则通过手段使得衡山王吴芮和九江王英布也倒向自己,从战略上对项羽完成合围。
可以说,项羽在战略层面和刘邦的差距实在太大,他就像一杆锋利的矛,他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了矛尖,目标就是刘邦。而刘邦则像一张大网,偏偏不与你的矛尖在正面产生冲突,只是缠住你,而后整张大网全面撒开,直到能够彻底将这杆长矛网在当中。
综上所述,我认为正是由于两人战争目的、战争手段和战争策略的不同,使得项羽即使能够做到百战百胜,也始终无法扩充自己的实力,而刘邦即使屡战屡败,却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这一段记载能看出项羽和刘邦的区别。刘邦虽然没有项羽善战,但是他还是挺能收拢人心的。项羽固然连战连胜,但是他并没有刻意的扩大地盘,也没有刻意收拢人心。项羽太意气用事了,为报项梁之仇,坑杀二十万投降的秦军。这件事对他之后影响还是挺大的。
之后项羽又分封多人为王,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等。这些王都是有自己的属地的。但是最后很多人带着领地反叛项羽,投降了刘邦。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性格决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刘邦与项羽打仗,虽说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败!但是刘邦在不断的争取人心,队伍在不断的壮大!而项羽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不断的吞噬刘邦的地盘,但是项羽在不断的丢失民心,队伍在不断的减少!在做人这方面,项羽不及刘邦,这是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主要的原因!
像韩信这么优秀的将领他不用,像范增这么出色的谋士他不用,文臣武将都被排挤,他即便是有三头六臂又如何!韩信说,项羽这个人,不懂得放权!将士打了胜仗,应该加官进爵,而项羽将大印拿在手里磨去了菱角都舍不得给手底下的将领!此外,项羽在江山还没有打牢的情况下杀了义帝,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使得他不仁不义!此外,项羽分封不均,他分封全靠感情用事,根本不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分,导致一些人不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