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观念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在不刻意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道德和人性,哪个更应该被尊重?
道德,人性,价值观道德观念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在不刻意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道德和人性,哪个更应该被尊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本价值观是健康,是保障生存为基本。外延价值观是生活的尊严,是提供成长的机会。人生的尊严,是社会管理对所有人以资源的均衡配置体现平等尊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源配置决定人格的平等。仪式能塑造尊严,但仪式不能代替尊严,严守资源配置均衡的原则是确保人生尊严的根本和基础。
个人生活的抉择与管理中,只能根据不同关系定位的需要来寻找三观趋于一致的人。基本地,个人价值观与个人天赋所能完成社会责任担负岗位要求的价值观是能够整合的。不影响社会责任完成的部分,随个人喜欢,私不妨公即是有公德。而平庸不平庸,这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别人,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社会分工如此细密,我们强调各尽职分,问心无愧就是优秀。个人判断力强弱快慢都取决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取决于人生观的稳定扩大。人生观在什么情况下能改变?追求思维极致清晰和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能感觉到人生观的扩大给自己带来了思维的提升,才会自觉追求扩大自己的平等观,并且修正自己的言行致力践行于思维的提升。
心里的地要不要分给别人、怎么分,是平等性及平等涉及面权重的问题。一般人的平等观在一般情况下与资源多少有关,所以提升平等观与资源配置均衡必须同步。“要不要分”是平等性,是心里能否考虑到别人,也是我们平时说的自私与否。在基本生存资源有保障的情况下只有怎么分的问题,所以资源配置均衡是实现全民平等观的前提。“怎么分”是平等观,是平等涉及面,是对这些人平等考量资源配置的权重也是心里能考虑到的人的数量。平等观不止受限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也是人生观、心地的容纳度,再通俗点,心胸。心量就是心胸和平等观。
为什么人生观是三观的决定因素?本有的心胸决定个人思维发展的限度:心地宽宏、横向换位思考维度多,拓展思维广度;换位思考的纵深步骤是思维深度的拓展,深度是在一个点问一个为什么之后、再向后推问两步这样的思考习惯形成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会加权于个人对世界的认识理解程度,即本有人生观决定世界观大小。推己及人后,本具心地之外还需用知识和观察来填充思维,勿施于人是用理解别人行为后面的因果来发展三观、尤其稳固自己的人生观。心有平等性,要有平等观才能达到提升思维的目的,即使命感、担当和责任能带来心量的扩张,造成思维的发展得到提升的结果。管理或决策者有原本的岗位要求作助推力。
接受教育之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本有的。天生“喜欢这样”、“不喜欢那样”就觉得那样没价值,是心里不喜欢才不需要、是心里喜欢才觉得重要,认为有价值且一定会用语言或者行为来表达占有欲。价值观是人性,价格是可以被制造利用的需求;金钱的追求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价值观的实现,所以价值观不能以价格为标准来衡量。得到这个有价值的东西要不要分给别人、分多少,是天生心地决定的。心里喜欢,心为因,人生观决定价值观;分不分、分多少是平等观,心为因,平等观既是人生观又是价值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为社会属性,人性为个体本性,人类的发展进步是从个体,婚姻,家庭 ,群居,生活,劳动,守猎,的过程中形成道德规范的,为社会属性,人性在社会,家庭,劳动过程中,会表现出来,如喜怒哀乐,性需求,求爱,对生活物质的需求,多吃多占,储备粮食,无意中会侵害其他人的利益,也可能表现出伤害他人的现象,道德规范的底线,就是共同维护大家的利益,如那些行为是对的,不破坏彼此的利益,不破坏彼此的家庭,不多占大家的东西,约定俗成的做事。乃道德规范。但是道德规范不具有强制性,人性的弱点,会破坏道德规范,比如说强奸犯,道德规范不允许,又是人性的弱点,本性,只有法律法规来约束。制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在不刻意伤害别人的前提下 我觉得 一定是人性更应该被尊重
简单的一个比喻 所谓的正当防卫 其实就是在突破道德绑架以人性化考虑为重 才有了突破法律法规的法外开恩
又好比 那些在得了绝症不堪承受病痛折磨的癌症患者 要求安乐死 家属同意 这就是出于人性考虑成全 而不能道德绑架给家属扣上冷血无情
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一定是人性化的觉醒 而不是处处高喊道德绑架论 扼杀人性的存在 必然只会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是源自于人性和群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
因为人性并不是仅有善。和所有的生物一样,是双重性的。就像日月和昼夜一样,并不是只有善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恶的一面。道德就是扬善弃恶的产物。
道德是保障人类群居生活、生养生息,应该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告诉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是人们长期总结和实践中得到的真理。违背道德准则就会损害群居生活规则,伤害团体、家庭、宗族成员、或其它社会大众的利益。因此,道德是需要尊崇、遵守、尊敬。
而人性是人天生就有、与生俱来的秉性,它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改良利用,不存在尊重与否。
人的行为,超出道德的,就是法律管辖的范畴了。杨善弃恶的道德,离不开教育传承,需要惩戒保障。教育就成了改良人性的手段,惩戒就是弃恶和遵循道德的保障。
上一篇:对于老师收红包要求学生补课,如果拒不不补课又欺负学生,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