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30岁在体制内工作已8年,反复焦虑,还该怎么改变当前的局面?
须菩提,世尊,佛法30岁在体制内工作已8年,反复焦虑,还该怎么改变当前的局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说到底你还是做了选择,你选择的是【保持现状】这个暂时看上去没有风险的选项。
但其实你自己也知道,长远来看,这个选项对今后的人生来说,风险还是有的。只是现在不明显。
所以呢,适当的焦虑,是前进的动力,而过度的焦虑,则是毫无意义。
当你焦虑的无法静下心做任何事的时候,时间还是会不停的往前跑,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你只是把时间浪费了而已,人生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改变现状,唯一正确且靠谱的做法就是:想好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坐下来好好规划未来十年的工作和生活,接下来就是执行和坚持。
说简单也挺简单的。但能做到的人,极少。
更多的人还是在焦虑和观望中,几次三番错过改变的节点,岁数大了之后就认命了。
有些东西急不来,焦虑更是没有用,可能唯一的答案就是:努力和等待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注重培养自己随时能够离开体制的能力 等待一个机会 但就我亲身经历而言 这需要极大的牺牲 包括但不限于:与周围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奉承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羡慕呀,别焦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的焦虑正是大多基层员工的焦虑,一是工作内容毫无成就感,按照目前的工作考核机制,大家都疲于应付检查,真正脚踏实地办实事的时间少。二是工作上升通道狭窄,脚踏实地干事却得不到进步,或者工资档次也不能提高,干多干少一个样。三是收入不高,虽然工资收入不算低,但是真的不高,面对家庭生活支出,房贷,养孩子,父母生病等等。焦虑的主要还是生活水平不高,面对一些突然的问题的担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护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才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刚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来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非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寿者的相状;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状,也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心中有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于非佛法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