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老讲究“抓周”的习俗,现在还有人遵守吗?
抓周,到了,孩子农村老讲究“抓周”的习俗,现在还有人遵守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老讲究“抓周”的习俗,现在还有人遵守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来,这是一种民间用来预测小孩子性情与前途的仪式。在孩子周岁那天,在孩子周围摆放上代表各个行业的物件,让孩子随意抓取,孩子抓到什么,就预示着以后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抓周的风俗,很可能发源于先秦时期的“试儿”传统。据《左传》记载,先秦楚共王没有嫡子,要在五个庶子中选出一位作为继承人。于是将一块祖传玉璧埋在祖庙的庭院里,让五个儿子依次进来跪拜,谁刚好跪在埋玉璧的位置上,谁就是上天确立的王者。而当时年纪最小的孩子两次跪拜都跪在了玉璧上,后来,这个孩子登上了王位,成为楚平王。但推及“抓周”风俗的真正源起,应当是三国时期的孙权试皇 孙。相传孙权在位时,太子病亡,只能另立储君。江湖方士景养进言,选嗣不仅要看皇子是否堪当大任,还要看皇孙的资质。
于是孙权就按景养的计策,测试各位皇孙的贤愚。方法就是在各位皇孙的前面,各放置一个宝盆,里面有各种金银珠宝及书籍绶带,皇孙们有的拿犀角,有的抓珍珠,唯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拿绶带,一手拿简册。孙权大喜,便将孙和立为太子。后来故事流传到民间,人们也用这种方法去检试儿孙的未来。
南北朝时“抓周”风俗已普遍流行于江南地区,到了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在全国各地逐渐盛行 开来,称为“试碎(zui)”或“周啐”。元代和明代,此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抓周”风俗不仅在汉族人之间流传,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也很盛行。 抓周时,让小孩子端坐在地上或桌上,大人们不加任何引导,任其抓取。抓取不同的物件代表孩子不同的志趣以及以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比如先抓了印章,则长大以后,很可能身居高位,官运享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长大以后好学有成;先抓算盘,则将来善于理财、经商。如果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长大善于料理家务,或从事烹饪、剪裁行业。反之,小孩如果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说其“好吃”“贪玩”,也要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
传说济公和尚原来出生于富贵人家,周岁那天抓周时抓到了一串佛珠,后来济公成为了高僧。著名作家钱锺书先生周岁的时候抓周就抓到了书籍,因此取名为“锺(情于)书”,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大家。长辈们虽然对小孩子的前途寄予厚望,不过在一周岁之际的抓周仪式上,也只是对小孩子祝愿一番而已。
如今,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抓周”的习俗,不过其中的卜算迷信色彩已经褪去,更多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游戏。
上一篇:传统农业如何找到乡村旅游的出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